21/09/09 01:11:48.79 .net
琉球迎王平安祭典舉行「王船進水」 配合防疫縮小規模
19:47 2021/09/08
琉球鄉三隆宮辛丑正科迎王平安祭典將於12月登場,廟方8日舉行王船進水典禮。
屏東縣政府民政處表示,今年琉球迎王平安祭典受疫情影響,
廟方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引辦理,控制人潮,並呼籲鄉親戴口罩、
保持社交安全距離,請大家配合做好防疫,而規模雖較往年縮小,但虔敬的心不變。
王船進水是琉球迎王平安祭典特有的儀式,在迎王祭典中,王船被視為法器,
最終是火燒送千歲遊天河,進水典禮如同是王船的啟用典禮,十分慎重。
典禮由屏東縣長潘孟安、今科大總理林家來、三隆宮陳明和主委等人主持,
在為王船進行獻彩球、斬龍根及王船大爺、大副、13名水手上船安座、
王船點龍眼後,於船身象徵性潑水、揚帆,完成進水典禮。
為了讓信眾分沾喜氣及慶豐收,廟方依照往例準備3千斤糖果分送給鄉親。
縣府指出,東港鎮、琉球鄉、南州鄉每三年一科的迎王平安祭典是宗教盛事,
3鄉鎮迎王平安祭典原訂今年10月起陸續登場,受到疫情影響,
琉球鄉延至12月3日至9日舉辦,但廟方仍依循古禮先辦理王船進水典禮,
事前並配合防疫提送防疫計畫,一切遵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引規範。
59:美麗島の名無桑
21/09/09 21:01:27.84 .net
2500年以上前の人骨を発掘 専門家、新石器時代の研究進展に期待/台湾
9/7(火) 19:09
南部・嘉義市内の鉄道高架化工事現場で見つかった台斗坑文化遺跡で7日、2500年以上前のものとされる2体の人骨が発掘された。専門家は、人骨の出土によって同市にも新石器時代後期の文化があったことが分かったとし、さらに踏み込んだ研究が可能になると期待を示している。
人骨は工事現場で数カ月前に見つかっており、初期調査の結果、約2500年前のものだと判明した。発掘と研究を担当する台湾大学人類学研究所(北部・台北市)の顔廷伃さんによると、同遺跡は嘉義市で初めて出土した遺跡で、発見の意義は大きいと語る。新石器時代後期の「灰黒陶文化」の遺跡だと見られる。
顔さんは、同遺跡はまとまった人々が活動した場所で、完全な形の集落だったことが示されていると指摘。これまでに人々が高床式住居に暮らしていたことが分かっており、使われた陶器も見つかっている。
2体の人骨は男女で、うつ伏せで向き合った状態で見つかった。両手は後ろにしていた。年齢層は中年で、親族ということしか分かっていないという。顔さんは、当時の文化的背景からすれば、通常は祖先が亡くなった場合、住居の下に重ねて埋葬されていたとしている。
市文化局文化資産科の林朝基科長によると、人骨は今後、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南部・台南市)で鑑定と研究が進められるという。その後市に戻され、研究の成果を展示、保存し、学術機関や市民が嘉義地区の先史時代の文化を研究する際に参考にできるようにするとしている。
工事現場で遺跡が見つかったことについて、交通部(交通省)鉄道局の当局者は、現段階では高架化工事の進捗(しんちょく)に影響は出ないと話している。
60:美麗島の名無桑
21/09/09 21:57:22.45 .net
北部・基隆の伝統行事「中元祭」閉幕 あの世とつながる扉閉じる/台湾
9/8(水) 13:01
北部・基隆市で7日、伝統行事「鶏籠中元祭」を締めくくる儀式が執り行われた。無縁仏をまつる老大公廟で、あの世とつながる扉が閉じられ、鍵がかけられた。
旧暦7月は、霊魂が現世に戻ってくるとされる「鬼月」。同市では毎年、旧暦8月を迎えるまで一連の儀式で無縁仏の霊魂を弔う。7日は鬼月が明けた旧暦8月1日だった。廟内の扉が閉じられた後、今年の主催者から来年の主催者への引き継ぎの儀式も行われた。
儀式に出席した林右昌(りんゆうしょう)市長は、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感染者が同市で27日間出なかったことに言及し、同祭の期間中、ほぼ感染者がいなかったことになるとして、無事に伝統行事を終えられたことに喜びを示した。
61:美麗島の名無桑
21/09/10 17:46:37.28 .net
中正紀念堂の蒋介石像に撤去案 権威主義反省、歴史公園に転換へ/台湾
9/8(水) 19:11
国民党独裁期における人権侵害の真相究明などを目指す「移行期の正義促進委員会」(促進転型正義委員会)は8日、中正紀念堂(台北市)を「権威主義への反省」を軸とした歴史公園に生まれ変わらせる案を発表した。歴史教育の生きた教材として転換させる。ホールに設置されている蒋介石像の撤去や建物の用途と外観の変更なども提言した。
同委員会は転換案の背景について、民主主義国家として、中正紀念堂という巨大な権威主義の象徴にどのように向き合うかという問題に対し、「権威主義を取り除く」と同時に「歴史を直視」できることが最も重要だと考えたと強調。権威主義は民主主義国家で崇拝されるべきではないものの、歴史を直視して初めてその教訓を汲み取れると説明した。また、都市の中の開かれた大きな空間として、市民が自由に利用できる公園にする方針を示した。
同委員会は、行政院(内閣)に属する独立機関。2018年に中正紀念堂の転換に関する5項目の原則を提言し、各界から意見を聞くなどしていた。今後は引き続き具体的な計画と対策を検討し、積極的に転換を推進していくとしている。
62:美麗島の名無桑
21/09/11 03:20:31.22 .net
關子嶺火王爺祭典熱鬧開跑 黃偉哲拉山車巡行祈福
16:58 2021/09/10
一年一度的台南「關子嶺火王爺祭典」山車巡行活動,10日下午熱鬧展開,
台南市長黃偉哲與西拉雅風管處處長許主龍一同穿上浴衣,與在地業者、鄉親齊心協力拉山車,
黃偉哲現場也發放福袋給在地業者,祝福觀光盛況不減,並歡迎全國朋友到關子嶺泡溫泉、
吃美食,展開防疫健康遊。
許主龍表示,原定於農曆6月舉行的火王爺祭典,因疫情延後辦理,
除了感謝火王爺百餘年來守護關子嶺泥漿溫泉源泉,也感謝關子嶺溫泉業者遵循古禮,
傳承關子嶺溫泉文化。
黃偉哲表示,藉由火王爺祭典山車巡行,對火王爺表示最高的敬意,
希望大家持續發揚關子嶺溫泉文化,帶動地方發展,也讓全國更多朋友知道,
台南關子嶺真的是一個好地方。
關子嶺溫泉在火王爺的守護下,已有120年歷史,現逢夏末秋初的季節,正適合來趟泡湯之旅,
泡溫泉能加速排汗、促進新陳代謝,黃偉哲歡迎民眾一同來關子嶺享受獨特且美顏養身的泥漿溫泉。
今年活動管理處特別邀請哈雷重機團隊開路,並事先開放50組遊客報名體驗拉山車,
20多輛帥氣重機出現在風景區,也吸引遊客目光。參加拉山車體驗的遊客對活動
也感到十分新奇,親子不僅趁機到關子嶺旅遊,又能認識火王爺祭典歷史意義,
活動結束還可以把浴衣帶回家作紀念。
管理處也特別製作專屬福袋,經過火王爺加持後贈送給在地業者,
象徵「福氣到、客人到、財源到」,既透過火王爺祭典感謝火王爺每年的庇佑,
更期待在疫情逐漸趨緩下,關子嶺地區的觀光能夠再創高峰,迎來滿滿的旅遊人潮。
台南市觀旅局表示,「2021台南關子嶺溫泉美食節」即將在9月18日熱鬧展開,
歡迎大家到關子嶺泡好湯、享美食,搭配好康券玩台南最好康,
參加台南購物節消費愈多愈有機會拿大獎。
63:美麗島の名無桑
21/09/12 03:16:35.77 .net
試掘台灣縣署 台南普羅民遮城周遭遺構調查啟動
2021.08.22 | 12:05
台南即將迎來建城400年,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啟動「普羅民遮城與周遭遺構調查發見計畫」,
將對普羅民遮城東北側疑似台灣縣署範圍進行試掘調查,重構歷史脈絡,預定明年完成。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今天指出,「普羅民遮城與周遭遺構調查發見計畫」是
「台南400年-文化資產場域再現計畫」的子計畫,計畫目的是對普羅民遮城
(台南市中西區國定古蹟赤崁樓)東北側疑似台灣縣署範圍進行試掘調查,
並研究普羅民遮城的原始稜堡型。
文化局人員表示,荷蘭東印度公司1624年跨海來台,
在台南興築熱蘭遮城(安平古堡)作為據點,後又建普羅民遮城作為政經中心,
開啓台灣和世界近400年來多元文化交流,也讓台南歷經荷據、明鄭、清領、
日治及民國時期,堆疊不同歷史文化。
施工中的中西區赤崁文化園區改造工程,2019年陸續挖掘出歷史遺構,
包括日治時期「台南明治公學校」基礎構造物、清領時期赤嵌樓民居聚落
及街道基礎構造物,台南市文化資產審議會去年8月決議確立歷史遺構分級
及處理原則,辦理遺構清整保存及工程變更相關事宜。
64:美麗島の名無桑
21/09/13 02:07:30.74 .net
古蹟結合健身動作 淡水古蹟博物館限量維多利亞地磚坐墊抽獎中
2021/08/20 17:00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今天在YouTube頻道推出最新影片「古more泥健身房」,
把淡水紅毛城及前清英國領事官邸的古蹟設施演繹為系列健身動作,
刷新大眾對古蹟的印象,即日起在淡水古蹟博物館官方臉書留言參加抽獎活動,
有機會得到限量10件維多利亞地磚坐墊。
淡水古蹟博物館表示,防疫期間邀請大家一起輕鬆做操,活絡筋骨兼認識古蹟,
這次設計4種古蹟健身動作,「升旗早安式」將淡水紅毛城每日早上的升旗日常,
設計成二頭彎舉動作,強化手臂肌耐力;「開窗通風式」
靈感源於英國領事改自城牆砲口的落地窗,設計向外推的開窗動作;
「網球整地式」點子來自草地網球場的鐵製把手滾輪,要拉動它的姿勢就像深蹲;
「早起按鈴式」則是模仿領事按僕役呼叫鈴的動作,轉換成屈肘、捲腹等姿勢。
淡水古蹟博物館館長黃麗鈴表示,淡水古蹟博物館今年創意活動一波接一波,
從微量歷史元素的微波料理影片,到情境式Podcast節目「淡博名利」,
皆獲好評,這次的健身操經過專業教練認證,簡單又有趣,
從動作中認識古蹟,讓學習歷史不再枯燥,而是在汗水中快樂學習。
65:美麗島の名無桑
21/09/14 02:20:06.49 .net
竹市文化局出版5書 獲獎勵出版文獻書刊 優等及佳作
2021-09-13 10:20
由新竹市文化局出版東山弦歌半世紀:新竹中學1922-1975》、《新竹區域社會踏查》、
《竹光重現:戰後新竹美術發展》、《融匯與傳承:清領到日治時期美術史》
及《竹塹文獻雜誌》69期:新竹城隍藝文析賞等五書,榮獲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10年度獎勵出版文獻書刊」優等及佳作獎項肯定;市長林智堅說,
這些得獎出版書籍的內容,均是經過長時間淬煉而成的菁華成果,
無論是地方史或美術史之研究,都能看到新竹市百年來深厚的文史及藝術底蘊。
這五書榮獲國史館台灣文獻館「110年度獎勵出版文獻書刊─使用政府預算學術性書刊、
使用政府預算-推廣性書刊」獎項評比優等及佳作佳績,出版成果豐碩。
林智堅表示,這次藉由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的獲獎肯定,將吸引更多民眾關注新竹文史,
鼓勵號召更多新血投入地方研究及美術史研究,為在地文史藝術傳承扎根。
本次唯一獲優等作品《竹光重現─戰後新竹美術發展》由四名相關學者專家黃義雄、
徐婉禎、張晴文、張馨之合著撰寫。
張馨之表示,美術史套書緣自於竹市向文化部爭取的
「美術館專業營運升級計畫」補助案,完善美術館應具備的展覽、典藏、
研究與教育功能,在地美術史的研究成果上,分別於去年初及今年初發行
《融匯與傳承─清領到日治時期新竹美術史》及《竹光重現─戰後新竹美術發展》
上下套書,歷時三年調查研究與編撰才完成,完整呈現新竹地區自清領時期至今的美術發展。
《融匯與傳承─清領到日治時期新竹美術史》收錄豐富的新竹歷史建築照片,
並梳理由鄭、林家族帶起的書畫收藏與創作風氣,勾勒新竹之所以在清領時期被連橫譽為
「文酒之盛冠北臺」的歷史脈絡;在日治時期,新竹受現代美術影響,
相較於台灣其他城市,更展現傳統與新美術浪潮持續並進風貌,
是新竹美術發展在清領到日治時期的特質。
《竹光重現─戰後新竹美術發展》闡述藝術現代化的思潮如何影響新竹美術,
介紹戰後新竹師專在美術人才培育的概況,且討論解嚴前後新竹地區美術活動關鍵的
畫會團體,挖掘新竹市美術環境的底蘊。
文化局表示,這次學術性得獎書刊佳作《東山弦歌半世紀:新竹中學1922-1975》
作者為竹中退休教師張福春,其醞釀20年盡心蒐集母校新竹中學自大木校長創校
至辛志平校長主政30年間學校教育發展的歷程點滴。
《新竹區域社會踏查》作者張德南同為竹中退休教師,補述及新增地方人物史誌,
對新竹地區社會研究發展領域提出創新觀點,為後進研究作為提供許多重要的參考資料。
《竹塹文獻雜誌》69期亦獲得推廣性書刊佳作殊榮,主題名稱為新竹城隍藝文析賞,
內容有別以往,以創新的藝術人文視野角度出發,分析欣賞探討城隍廟陣頭藝術表演的
角色與功能、傳統工藝文化發展的歷程及與文化的創意結合。
66:美麗島の名無桑
21/09/15 02:16:23.21 .net
再造歷史現場 台南清代道署遺構111年重整展示
2021-08-24 13:24
台南市中西區永福國小老舊校舍重建時,發現清領時期「台灣兵備道」道署遺構,
台南市政府預定明年進行文物與遺構、學校歷史展示,再造歷史現場及活化文化資產保存。
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今天指出,永福國小老舊校舍重建時發現疑似清代遺構,
經現場勘查及文獻比對,確認是清代「台灣兵備道」道署遺構。
文獻記載,此地於日治時期依序作為「台南民政支部」、「台南廳舍」、
「總督府商業專門學校」、「台南市役所」等機關;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永福國小遷至此地,幾經興修,始成今貌,之後被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清代道署遺構」。
對照公視熱映的「斯卡羅」大河劇,文資處人員表示,「斯卡羅」背景設定
在1867年清領時期台灣,第2集描述當時美國駐中國廈門領事李仙得
(Charles W.Le Gendre)為羅妹號(Rover)失事船員搜救一事,
親赴台灣道署拜訪時任道台吳大廷和總兵劉明燈,如果場景屬實,
真實發生地就在今天永福國小現址。
文資處人員說,清代道署是當時台灣最高權力官衙之一,
也是台南400年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見證,市府已將清代道署展示工程
與教育推廣納入「台南400年─文化資產場域再現計畫」,總經費新台幣1628萬元,
預定明年初永福國小校舍重建工程完工後,再進行文物與遺構、學校歷史的展示。
文資處和永福國小已多次協調,變更校舍工程設計,以保存遺構,
且規劃2處遺構展示區與文物展示室,成為歷史遺構與校舍空間共構的示範場域。
這處場域將藉由出土遺構及清代、日治時期的文物,例如一葉知秋瓷器
及美軍大轟炸燒熔的鬧鐘等,呈現此處過往300多年來的歷史軌跡。
67:美麗島の名無桑
21/09/16 02:05:24.15 .net
原台南州會歷時3年修復完成 內部樣貌首曝光
2021/09/14 19:21
台南市定古蹟原台南州會古蹟修復工程,歷經3年時間完成,拆除1965年的增建物後,
重現日治時期的建築原始風貌,不僅外觀相當吸睛,內部樣貌也有許多特色,
9月18日「2021台南市文化資產月—南都天光」開幕活動中,將首度開放民眾參觀。
原台南州會修復後,緊鄰中正路的立面復原雨庇,重現牛眼窗,建築也恢復原本的顏色,
鄰國定古蹟原台南州廳(今國立台灣文學館)的牆面,可看到新舊溝面磚並陳,
原州會入口處旁的外牆則復原凹凸拉毛粉刷面。
室內保留部分1965年增建時使用的蛇紋石裝飾面,因蛇紋石目前已沒有生產,
剩餘的部分則運用在未來中西區圖書館借還書櫃台區的地板,以及原州會入口處階梯。
昔日正副議長室除保留菱格天花及漆彩的牆面,6樓原議事廳可看到牛眼窗及貓道,
還有1個小舞台,部分保留下來的台檜則再利用成為目前的窗扇。
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表示,今年文資月將於9月18日至10月31日舉行,
活動內容包括「蟠桃仙緣:府城醉八仙」實境解謎x「文化的海湧:文協在台南」微型展,
開幕體驗市集以及文資小旅行、講座、第3屆文資小學堂xPaGamo線上電競賽等,
配合9月18日上午在原台南州會舉行開幕活動,也將開放民眾參觀修復後的台南州會。
68:美麗島の名無桑
21/09/17 02:48:04.70 .net
斯卡羅片場岸內糖廠開放參觀 預約搶光
04:10 2021/09/16
位在台南市鹽水區的岸內糖廠影視基地,在歷史劇《斯卡羅》開播後詢問度暴增,
搭上這波熱潮,台南市政府自本周末至10月底止,提供團體預約參觀,
一開放報名後,2天內480團入園名額全滿,沒搶到的民眾大呼可惜,
市府文化局表示,若有旅行團退訂,將釋出名額開放報名,
民眾可隨時到市府影視支援中心網站查詢。
岸內糖廠影視基地核心開發區域占地約10公頃,以時代場景為主要特色,
目前已完成的第1座時代場景「清代漢人市街」約1公頃,第2座時代場景
「日據時期榮町」及糖廠舊建築修復工程仍在進行中,預定今年年底完成。
文化局指出,由於廠內部分區域仍在施工中,以及因應防疫政策、
參觀品質並兼顧遊客安全的條件下,不開放散客自由參觀,僅有限度開放
「清代漢人市街」片場,以20人小團制供團客線上預約參觀。
這次開放日為9月17日至10月31日間的每周五、六、日及國定假日,
每日開放4個時段,每團上限20人,並每人酌收50元清潔費;
另外,鹽水區公所也提供志工導覽解說服務,增加遊程內涵。
文化局說,9月7日開放預約,2天內名額就全滿,後續有些團因疫情關係而取消,
所釋出的名額,目前也已都額滿,如果有團體退訂,也會隨時釋出名額供民眾報名。
文化局補充,由於今年僅規畫這一個梯次,還沒報名、不想錯過這梯次的遊客,
可關注市府影視支援中心網站的最新資訊。
69:美麗島の名無桑
21/09/18 03:34:33.61 .net
全國唯一重要北管樂團彰化梨春園 等了40年曲館修復開工
12:55 2021/09/17
彰化梨春園曲館傳唱210年,是全國唯一重要北管樂團,也是南瑤宮老大媽專屬轎前樂團,
曲館已老舊,17日天修復開工,縣長王惠美擔任主祭,梨春園團長葉金泉說起距上次整修
已過40年頭,不禁潸然帶笑,欣喜見證文化資產活化一刻,弦歌不輟還要再輝煌200年。
人稱「彰化四大館」之一的彰化梨春園辦理曲館修復工程開工典禮,縣長王惠美擔任主祭,
預計於2023年2月完工,修復後將成為彰化市民共有的傳統戲曲藝文空間。
王惠美表示,2006年縣府將梨春園登錄為歷史建築,2007年公告登錄
「彰化市梨春園北管曲藝」為彰化縣傳統藝術,保存團體為「梨春園北管樂團」,
2009年文化部前身文建會公告指定「梨春園北管樂團」為「重要傳統藝術保存團體」,
是目前唯一由中央指定的重要北管樂團。
彰縣府為了活化文化資產,積極爭取修復經費,文化部爭取補助款1099萬5000元,
加上縣府配合款293萬2000元、所有權人自籌款73萬3000元,
工程計畫總經費共1466萬元全部到位。
王惠美說,修復不是說要保存就好,需業主願意、中央支持,一起配合,
這次修復包含牆面修復、屋頂桁木的更換、整體木構件清理檢修、
蟲蟻防治、增設練習場域
「吃肉吃三層,看戲看亂彈」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副局長吳華宗說起,
彰化梨春園實在是文化之寶,希望有210年歷史的梨春園,
修建完成後能夠再輝煌另一個200年。
彰化縣文化局指出,曲管分為南、北管,沿著彰化舊城址的四城門有著名的北管曲館,
分別為南門的梨春園、東門的集樂軒、西門的月華閣、北門的繹如齋,
見證曲館早期與廟宇依存,反映傳統生活。
70:美麗島の名無桑
21/09/19 03:42:32.95 .net
鶯歌工商25年來行拜師古禮 採「師徒制」傳承技藝
13:34 2021/09/18
早年若要習得一技之長,必須拜師學藝,如今技職教育普遍,師徒制早已有名無實。
新北市鶯歌工商不同於他校,該校的「陶瓷工程科」已有25年歷史,
推行全台唯一的師徒制教學,每年教師節前夕都會辦理拜師大典,
讓學生對業界師傅行束脩六禮,表達「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敬意。
鶯歌工商1997年為呼應在地產業創立陶瓷工程科,除了透過產學合作、
引入業師資源外,也維持傳統古禮。今年拜師大典由教育局長張明文線上開場、
祝福,另外也邀請鶯歌區長施明慧、陶博館長吳秀慈等人擔任贊禮官,
在典禮中祭拜象徵鶯歌百年陶瓷藝術的「陶神」羅明與羅文。
鶯歌工商校長顏龍源表示,「師徒制」是學校辦學特色,學校聘請21位業界師傅,
傳授古傳的技法給學生,再根據學生專業和興趣進行分組,
其中校內師傅劉溪北是教育部第9屆資深技藝師傅的得獎者,
擁有豐富的經驗與製陶技巧,鼓勵學生將繪畫、書法、雕刻、塑形、青花、
釉彩等融入陶藝創作,技法多元。
藉著拜師典禮,學生可以學習到師傅的職人精神,也是推動產學合作的最佳典範。
參與拜師大典的陶工科林羿希同學說,在師徒制的模式下,
發現原來陶瓷界發展有很多的方向,也因為陶瓷才有了不同世代的傳承,
未來會將老師給予的知識、技藝銘記在心,朝陶瓷家的夢想前進。
張明文表示,新北巿2019年起推動4年4億元的「贏得未來·技職人才」計畫,
盼提升技職教育品質,鶯歌工商陶工科也開設了跨域選修的
「陶瓷茶器製作與應用」課程,將茶席文化導入,未來期望將學校課程結合
三鶯文創整合計畫,彙整大學及業界資源,深化專業技能,
也希望校方能持續傳承古傳技法,並不斷改良進步,提升鶯歌陶瓷在國際的地位。
71:美麗島の名無桑
21/09/20 03:07:27.80 .net
媽祖有同意!神明會百年會簿贈宜蘭縣史館典藏
14:49 2021/09/19
「神明會」是台灣傳統漢人民間信仰組織,神明會的會簿記載著運作模式、
歷任爐主姓名等資料,是重要文物與學術研究史料,
「礁溪鄉玉田村茅埔─湄洲天上聖母神明會」
今天(19日)將119年歷史的會簿贈與宜蘭縣史館典藏,
經修復的會簿未來將以數位形式重新展現。
宜蘭縣史館指出,神明會是建廟前的民間信仰組織,會簿除了記載會員名單等資料,
還載有祭祀經費、捐獻、農家跟神明會借貸等資料,還兼具帳本的功能,
長期以來會簿都是由歷任爐主保管。
會簿第一頁記載的年份是明治35年(1902年),因此會簿距今有119年歷史,
會簿長期翻閱加上紙質脆弱,不易保存,經神明會會員向媽祖擲筊後,
決定將會簿及銅鑼捐贈宜蘭縣史館典藏。
縣史館表示,會簿所記載的資料可對照日治時期的戶籍資料,
可因此進窺地方望族與聚落的分布,是研究宜蘭聚落基礎資料;
宜蘭地方研究工作完善,但這本會簿可補充很多礁溪地區的地方發展資料;
縣史館會將會簿送到台北修復,經數位化後,除涉及個資外,縣史館會上線公開。
宜蘭縣長林姿妙今天代表接受捐贈,她說,會簿捐贈給縣史館後,
使珍貴文物成為公共的文化資產,盼能讓會簿受到妥善保存,
也能讓鄉親對宜蘭開發史有更多的了解。
72:美麗島の名無桑
21/09/21 01:15:41.89 .net
邊走邊聽台灣在地故事 走讀台灣經典路線超夯
2021/09/20 05:30
文化部辦理「走讀台灣」活動,今年邀請社會學家李明璁策劃,
首度推出〈百年文協——大稻埕經典走讀〉、〈女力顯像——鹿港女性百年身影走讀〉、
〈摩登府城——日治台南休閒生活走讀〉、〈海海人生——南方澳漁港深度走讀〉
4條經典路線,以結合「文本」與「文化路徑」的多元閱讀體驗,
邀請民眾走讀台灣在的地精彩故事。
結果18日開放線上報名首日就額滿,僅剩少數候補名額,
顯示國人對於認識自己的土地也充滿興趣。
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表示,在網路時代趨勢下,民眾閱讀習慣改變,
文化部嘗試從不同的管道切入,透過行腳過程體驗走與讀的樂趣,
培養更多讀者的閱讀習慣。
今年適逢文協成立百年,北區〈百年文協——大稻埕經典走讀〉主題路線
透過閱讀文本史料及親身踏查,回到1920至30年代繁華正盛的大稻埕,
走訪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波麗路西餐廳、春風得意樓、Bookstore1920s等文協相關據點,
帶領人們認識1921年10月17日由蔣渭水等人成立的台灣文化協會,在全台各地以讀報社、
講演會、演劇等形式推廣文化的日常,立體地描繪1920大稻埕的風華圖像。
來不及報名的人不妨也循線自己探訪一番,詳詢走讀台灣官網,或臉書粉絲團。
73:美麗島の名無桑
21/09/22 02:53:40.30 .net
重構敘事 不一定要移除蔣介石銅像
2021年9月21日 上午12:02
中正紀念堂園區在促轉會構想下,將移除蔣介石銅像、改變園區空間軸向,
號稱是為了重構紀念敘事,但重構敘事,一定需要移除銅像嗎?
曾跟著40年來中正紀念堂成長的人,少不了拆除銅像的記憶。從大學、公園、
政府機關到軍隊,銅像在民主化台灣潮流之中,一個個從公共空間中撤退。
銅像的象徵,彼時還發揮著統治社會功能,於校園與軍中進行集體教化與馴服,
當時攖其鋒者冒著危險,在威權政治僵而不死之際,對舊圖騰實行質疑性破壞,
實有著反抗威權、打破偶像的意義。
然而今日坐在紀念堂的銅像,仍保有威權時代相同社會功能嗎?紀念堂前軸線廣場上,
民眾集結撐開抗議布條;觀光客自由穿梭觀看衛兵交接奇觀;兒童追逐嬉戲;
歌劇散場後漫步的情侶…對這些人們而言,銅像與軸線的象徵,
顯然無法讓他們變得崇拜強人與威權,於是,當今移除銅像的意義為何?
同樣的造像(image),它的象徵在不同時代可能有著不同社會功能。
感受到威權象徵,不代表就此臣服和信仰於威權。
但今日如此,也並不保證明日依然;威權的幽靈總在人類社會上空盤旋,伺機復活,
歷史上出現過,未來不保證沒有。所以,移除銅像可以防範幽靈再來嗎?
著名社會學家拉圖(Bruno Latour)曾在德國策展一檔「打破偶像」
(Iconoclash)的展覽,對人類「破壞造像主義」(Iconoclasm)進行反思。
拉圖不認為有需要破壞與清除造像,原因之一,即在於破壞之際,
很可能就將造像「定格化」(freeze-framing),將它從再現的歷史運動中抽離出來,
而成為一個靜態的、喪失動能的、指向真理的一個被征服的符徵。
不同時代,同樣的破壞造像行動,因此可能會從「反抗」變成「征服」的意義;
如果還伴隨著偶像崇拜者的哭喊,則無異於善變的真理暴虐降臨的景象。
值得深思的是,破壞造像,因此而能夠脫離威權幽靈的壟罩嗎?
炸毀巨佛造像增加了宗教衝突並不能毀了佛教,
移走銅像也可能徒然增加社會矛盾而無益於防範威權政治。
防範威權,應該從理解甚麼是威權開始,避免將威權定格化為一尊造像,
予以公開驅逐,形成威權似乎從此不再來的假象。中正紀念堂園區的空間布局和物件,
形成一組有力量的造像,具體化了抽象政治制度,陳述著過去的強人政治和巨大權力景觀。
拒絕這組造像的定格化,意味著將其座落在一個動態社會與時間之流;
例如將它連結並置其他的圖像、物件、影片、繪畫…等等各種造像,
透過它往前看到日治時期台灣參政人物,往後看到台灣民主政治的匍匐前進。
這組造像的威權象徵,相對的讓政治異議者當年的街頭抗議影像更具啟發、
政治受難者的身影更令人緬懷,因此而能對民主和言論自由更加珍惜和深思。
也就是說,這組空間與物件具有展示連結的能力,
能夠協助我們對歷史和當下進行更深刻的理解與反思。
74:美麗島の名無桑
21/09/23 02:02:43.78 .net
框金又包銀?鹿港金銀廳「金銀格扇」真的是金箔、銀漆!
2021/08/24 00:08
彰化縣鹿港知名「八景十二勝」的「金廳迎春」,隨著鹿港金銀廳「金銀格扇」完成修復後,
終於首次公開展覽,但許多民眾更關心「金銀格扇」真的有含金、含銀嗎?
文史工作者莊研育強調,金面是貼上金箔,銀面是上銀漆!
隨著「金銀格扇」在鹿港公會堂的閃亮亮公開登場,吸引許多民眾前往欣賞
日治時代的工藝傳奇,由於金面格扇在燈光下金光閃閃,不少人都在討論,
「金面格扇到底有沒有金子?」
民眾認為,在在1935年間能夠請到頂尖職人打造金銀格扇,當然就是當時的一方之霸,
而鹿港黃家在日治時期經營碾米廠起家,在當時是僅次鹿港辜家的望族大戶,
正因為有財力才能建洋樓,打造金銀格扇,金面格扇有金子成分應該也不意外。
莊研育強調,金銀格扇是一面金,一面銀,金銀雙色,正面金色貼上金箔,
也就是把金子錘打到很薄薄的一片;反面是銀色,則是上銀漆,部分圖案為日式花樣,
正反兩面都有雕刻。
莊研育表示,富貴人家以藝術作品來彰顯財力與品味,金銀格扇的金銀雙色設計,
成為西式洋樓的格扇廳與日式榻榻米間的活動隔柵,喜事用金面,喪事用銀面,
整個底座還有卡榫,可以依照空間需求的拆解與重組,格扇還有兩大片鏡子,
這在當時也是富貴財力的象徵,尤其是格扇的工法展現透雕、剔地、
浮雕或拼接多元技巧,也讓擁有「金銀格扇」的洋樓,被鹿港人稱為「金銀廳」,
也成為鹿港的傳奇。
75:美麗島の名無桑
21/09/23 19:51:22.68 .net
日台「人権交流」の歴史回顧 政治犯支援した日本人紹介 駐日代表処が特別展
9/19(日) 7:11
台湾の在日大使館に相当する台北駐日経済文化代表処の台湾文化センター(東京・虎ノ門)で15日から、台湾の人権の歴史を紹介する特別展が始まった。
独裁政権下で多くの犠牲者を出した「白色テロ」に際し、被害者と交流し人権保護に尽力した日本人の活動も取り上げた。開幕式には謝長廷駐日代表が出席した。
アジアで初めて同性婚法を施行するなど、今では積極的な人権政策で知られる台湾。しかし1949年から38年間にわたり戒厳令が敷かれ、激しい言論弾圧と処刑が横行する時代を経験した。
そんな中、当局が容易に逮捕できない外国人という立場を生かし、投獄された「政治犯」を支援した人たちがいた。当時台湾で日本語を教えていた日本人女性、三宅清子さんもその一人だ。
三宅さんは友人の故・謝聡敏氏(のちに立法委員=国会議員)の投獄をきっかけに、被害者たちをひそかに支援するようになる。ある時は、看守所(拘置所)の医師がカルテを書くふりをして作成した収容者リストを外交官に託して日本へ運んでもらい、迫害の惨状を外部に知らせた。病気や貧困に苦しむ政治犯やその家族に金銭や薬を届けるうちに自身も尾行され、身の危険を感じたこともあった。
特別展では、白色テロの犠牲者が日本語で書いた遺書や、三宅さんの呼び掛けで東京で発足した「台湾の政治犯を救う会」の資料を展示。テロの被害者や同会メンバーのインタビュー映像も公開した。
弾圧事件の弁護を機に政界入りした謝代表は「国内の力だけで独裁者を納得させることは不可能だ。国際的に連携して初めて成功する可能性がある」と強調。台湾の人権と民主化の実現に対する日本など外国の人々の支援に謝意を示した。
展示は11月15日まで。
76:美麗島の名無桑
21/09/23 20:22:59.71 .net
台湾で「中正紀念堂」存続めぐり与野党対立 蔣介石を顕彰
9/13(月) 18:56
中国大陸での内戦に敗れ、台湾に渡った元総統、蔣介石(1887-1975年)を顕彰する施設「中正紀念堂」の存続をめぐり、台湾で与野党が対立し、世論も二分している。与党、民主進歩党は「独裁時代と決別すべきだ」と閉鎖・改修を主張しているのに対し、野党、中国国民党は「歴史を大事にすべきだ」と反発している。
対立のきっかけとなったのは、国民党の一党独裁時代における人権侵害の真相などを調査する行政院(内閣に相当)傘下の独立機関「移行期の正義促進委員会」(促進転型正義委員会)が8日に発表した中正紀念堂の改修案だ。台北市の中心部にある同施設を「権威主義の象徴」とし「取り除くべきだ」と結論付けた。ホールに設置されている蒋の銅像を撤去し、建物をリフォームするなど「市民が自由に利用できる歴史公園にすべきだ」と提案した。今後、この改修案に基づき具体的な工事計画を推進するとしている。
この改修案に対し、賛否両論が寄せられた。民主進歩党の立法委員(国会議員)の范雲氏は「権力者を顕彰する銅像は民主主義となじまない」と支持した。国民党政権が台湾の住民を弾圧した1947年の「2・28事件」の遺族団体なども相次いで賛同を表明した。
これに対し、国民党関係者は猛反発した。蔣のひ孫で、立法委員の蔣万安氏は「このような乱暴なやり方は社会を分断し、対立と憎しみの結果をもたらす」と反対の立場を表明した。同じく立法委員の呉斯懐氏は「銅像を撤去するなら、各地に作られている日本統治時代の技師、八田與一の像なども含めてみんな撤去すべきだ」などと語り、民進党政権の姿勢は「親日反中」だと批判した。国民党は台北市に対し、銅像の撤去と施設の改修の実施を阻止するように申し入れた。
中正紀念堂は蔣の本名「蔣中正」から名付けられており、蔣が死去した直後の1975年当時の行政院が「哀悼の意を表すため」に建設を決定、80年に完成した。敷地総面積は東京ディズニーランドの約半分で約25万平方メートル。今は台北市の著名な観光スポットとして知られている。蔣の銅像前で定時に行われる衛兵交代式を見るために、わざわざ海外からやってくる観光客もいるほどだ。
同施設の存続は以前から民進党と国民党の対立の焦点だった。民進党の陳水扁政権時代の2007年にはいったん「台湾民主紀念館」に改名されたが、国民党が政権復帰した09年に元の「中正紀念堂」に戻った経緯がある。
77:美麗島の名無桑
21/09/23 21:39:35.03 .net
ローカル線の駅、来年開業100周年で特別展 歴史や文化紹介/台湾
9/3(金) 17:54
中部・南投県を走るローカル線、集集線の集集駅が来年開業100周年を迎える。これに先立ち、同駅に隣接する展示スペースで1日から、地元、集集鎮の歴史や自然、文化などを紹介する特別展が開かれている。
集集線は日本統治時代の1922年に開業。2014年にいすみ鉄道(千葉県)、2016年には天竜浜名湖鉄道(静岡県)とそれぞれ姉妹鉄道の関係を結んでいる。
会場では天井から木箱をつるし、列車がトンネルを抜けるイメージを表現。内側には写真などがあしらわれ、頭を中に入れて観賞できる。「トンネルから笑顔の集集を見る」をテーマに、ユニークな展示で集集の魅力を伝える。
特別展は集集鎮公所(役所)が開催した。陳紀衡鎮長は、展示を通じて来場者に初心を取り戻してもらうとともに、真っ暗なトンネルを抜けて初めて目にできる素朴で風光明媚な集集の町に戻ってきてほしいと語り、コロナ禍の暗い時期でも、笑顔があれば温かなエネルギーが生まれると感じてもらえればと来訪を呼び掛けた。
特別展は来年3月1日まで。
78:美麗島の名無桑
21/09/24 02:03:11.90 .net
學生不知孫中山、不懂朝代時序 吳昆財:「去中國化」後果竟是去歷史化
15:26 2021/09/23
前一陣子作家吳淡如一段錄音在line上被瘋狂轉發,吳淡如提到現在的台灣小孩在
「去中國化」教改之後,不認識孫中山是誰,且問他們「台灣在日據時期之前是甚麼朝代」
竟然回答荷蘭時期,荷蘭時期之前是猿人的石器時代,令吳淡如哭笑不得。
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表示,「去中國化」的後果竟然是「去歷史化」,
學生沒有歷史教育該有的時序感,不了解中國,也不了解台灣,
這種情況可能一兩代都救不回來。
吳淡如的女兒讀國一,為了女兒有伴,吳淡如開免費家教班,某天講到
「囊螢映雪」的典故提到孫康,吳淡如順口說就孫中山的孫,結果學生都不知道孫中山是誰;
她又讓學子背朝代表,結果發現學生們也搞不清楚台灣在哪個朝代。
吳昆財表示,吳淡如講的牽涉兩件事:第一,學子不識孫中山,是中國史,
這是去中國化的後果;第二,日據時期之前不識清朝而是荷蘭時代,是台灣史,
意味著「去中國化的結果是『去歷史化』,甚至連台灣史也無法完整講完」。
主要是民進黨為了去中國化,就刪去歷史教育中最重要的時序感和脈絡感,
避談明朝、清朝,學生沒有辦法把台灣史四百年放在大時代的脈絡底下,
因此接不上去,認為日據之前全部都是荷蘭統治。
吳昆財說,民進黨大概沒有想到會有這種反效果,本來希望讓孩子更親近台灣史,
結果台灣年輕人不了解中國也不了解台灣,變成「史盲」了。
這就是不尊重歷史學術專業的結果,可能一代、兩代都救回不來。
那麼大學生會好一點嗎?吳昆財說不見得。他遇過大學生坦言自己到大三才知道
「原來蔣中正跟蔣介石是同一人 」,或以為「十月十日國慶日是紀念台灣光復」。
因為課本根本很少提推翻滿清、辛亥革命,學生也不知道台灣是為何光復,
中華民國的內涵被民進黨論述成「就是台灣」,沒有價值在裡面,十月十日就是「國家生日」,
更不用講三二九青年節早被遺忘30年,教師節只紀念不放假,已經失去意義。
吳昆財說,還有一點也是歪打正著,就是新課綱的國高中歷史課本為了強調台灣
「海洋立國」、「移民社會」,竟然大講特講鄭和下西洋。
問題是課本中將「鄭和下西洋」是用主題式去講,而不是放在朝代史的脈絡。
「但如果沒有前面元朝在泉州發展,宋朝在廣州發展,以及發明出羅盤、指南針、
地圖或造船技術等基礎,哪可能橫空出世一個明朝鄭和,領導3萬人的艦隊下西洋?」
吳昆財說,主題式根本不管這些脈絡,就交代一句明成祖朱棣派鄭和下西洋,
「結果朱棣是圓是扁學生也不知道。」
吳昆財說,歷史教學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為何以前一直用朝代來教,
就是因為如果要做主題式論述,根本講不完;
教朝代才能在最少時間內獲得最大效益,讓學生學到時序感。
吳昆財話鋒一轉表示,吳淡如現在說台灣學生歷史學成這樣,讓她很驚訝,
還說原來「東亞史」是這樣教。但吳昆財反問,這是誰造成的?
去中國化不是一天兩天,而是將近30年,身為讀書人,
難道吳淡如認為自己一點責任都沒有?這一代的家長都要捫心自問,誰把民進黨寵成這樣?
是誰讓台灣學生不了解台灣史、中國史,不了解亞洲史、世界史,竹篙湊菜刀,
張飛當岳飛,成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一代?
79:美麗島の名無桑
21/09/25 03:44:51.01 .net
土城大安圳開工 10月底打造成歷史據點
15:02 2021/08/26
大安圳引水口位在土城擺接堡路及溪頭路上,位置隱密,但卻是土城的「生命活水」;
土城祖田里長呂惠美表示,大安圳是1736年開鑿的水利渠道系統,
水圳將大漢溪水導引至板橋、土城農地灌溉,
大安圳所在的溪頭路早年是當地最繁華的街道,而引水口旁一處
「海新宮」老廟祭祀著水仙星君與土地公,歷史跟水圳一樣悠久。
呂惠美說,原本想在去年就著手整治大安圳,但因圳寮是國有財產署管轄,
經區公所、市府奔波協調後,終於獲得同意動工。市議員林銘仁、黃永昌、
江怡臻、蘇泓欽等人今到場參與動工儀式,拿起刮刀在大安圳橋上補上水泥,
象徵大安圳將重現風華。
江怡臻表示,大安圳是先人開土闢地的重要軌跡,具有無可取代的歷史意義,
重現水圳風貌也是新北推動「生態城市」、「文化城市」的重要里程碑,
如果沒有大安圳,就沒有現在土城、板橋地區的繁榮,
很多人印象中的土城就是住宅區和工業區,但相信在大家一棒接一棒的推動下,
土城人能夠找到更多屬於土城的在地認同。
城鄉局表示,社區規畫工程將分2階段完成,第一階段是將溝渠的側欄、
大安圳橋,將邀請在地民眾拼貼馬賽克磁磚,製作大安圳歷史解說的看牌;
第二階段則是會整修圳寮古厝,由於該古厝年久失修,恐有崩塌危險,
已與國產署達成共識,將進行部分拆除,但仍會留下牆體,
未來將收集在地歷史照片,在此對外展覽。
土城區公所表示,三鶯線媽祖田站將在大安圳遺址附近落成,未來社區營造完成後,
將輔導在地,將遺址發展為歷史導覽景點,結合捷運站點規畫小旅行,
既發揮觀光效益,也讓在地歷史能延續保存。
80:美麗島の名無桑
21/09/26 03:28:36.76 .net
台南孔廟硃砂啟智儀式登場 黃偉哲為小一新生點硃砂、啟智慧
15:53 2021/09/25
孔廟文化節「啟蒙大典-硃砂啟智」儀式今天登場,由台南市長黃偉哲在孔廟大成殿
為120名小一年新生點硃砂、啟智慧。儀式由以成書院禮生引領黃偉哲、
新生及家長走過「禮門」進入大成殿行啟蒙禮後,再行「義路」遊「泮池」,
最後發送「聰明包」。
「啟蒙大典—硃砂啟智」活動今年不受疫情影響,開放報名不到1天,
限額120名,全數額滿。
黃偉哲說,替新生在虎口點硃砂,象徵孔老夫子會保佑護持小朋友,
祝福學生未來好好讀書、金榜題名,每年報名參加活動的家長都很踴躍,
代表家長對孩子的殷殷期盼。
黃偉哲說,往年祭孔儀式結束都有「拔牛毛」、求智慧的活動,
今年因疫情關係停辦,但推出「智慧牛」紀念文創品,一上架就熱銷,
現在也已經售罄。
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今年孔廟文化節以「蒲牢鐘響」為主題,
象徵讓台南孔廟的鏞鐘持續傳響,延續教育學習的理念。
他說,國定古蹟台南孔廟修復工程已完工,距離上次大修逾30多年,
範圍涵蓋將近整個園區,近年孔廟園區內多株老樹植栽因故凋零,
因此,台南市孔廟文化基金會也規畫在9月28日秋祭大成至聖先師孔子釋奠典禮後
舉辦植樹祈福紀念。
81:美麗島の名無桑
21/09/27 02:08:07.47 .net
高雄鐵路地下化 !「最小媽祖廟」4次搬遷 神奇由來曝光
2021/09/26 21:13:00
高雄鐵路地下化後帶來了城市願景,不過在當地有「鐵路媽祖」稱號的朝元宮,
被稱為全台最小媽祖廟,也得隨之遷移。廟宇起源從50年前一張黑白照片的媽祖聖像說起,
這張媽祖照片以及香火袋被遺留在台鐵車廂內,有台鐵清潔工撿到,掛在電桿供奉,
之後請回休息室奉祀,生活困苦的清潔工拜拜求財、求家庭和樂,成為信仰;
後來台鐵員工和附近住戶信徒集資在鐵道旁建廟,時代過去,如今因為鐵路地下化、
周邊規劃綠園道,面臨搬遷命運。
一張黑白老照片媽祖聖像就在高雄火車站當地守護50多年,從一開始像這樣媽祖照片,
掛在電桿上鐵道邊,直到現在的廟宇暫居地,隨著鐵路地下化工程,
鐵路媽祖也跟著搬了4次家,但一切緣分就從 民國56年夏天開始。
高市朝元宮鐵路媽祖興建主委徐少東:
「洗車工人在洗車的過程當中,去看到了這個有香火袋的香火籃。」
清潔車廂工人把被遺落在台鐵車廂的香火袋和聖母黑白照吊在車廂旁的電桿上奉祀,
基於虔誠的心,開始請到員工休息室,在早年成了鐵路工人的信仰。
高市朝元宮鐵路媽祖興建主委徐少東:「在當時可能是台灣最小的媽祖廟了,
以榻榻米來講的話,可能就是差不多,一個半左右的榻榻米。在大家樂時代的時候,
當然,這個是大家集結在一起(參拜的),那對於子女的期待值,幾乎都是金榜題名。」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也求財,希望藉此改變生活,連帶周邊居民努力下,為祂蓋一間廟。
但隨著高雄鐵路地下化被迫暫時遷移,為了繼續守護在鐵道旁,由媽祖指示,
市府提供一塊27坪建地,由信徒共同出資1300多萬買下,
從一張黑白照片到全台最小媽祖廟,隨著時間信徒累積,數次搬遷,
鐵路媽祖依舊守護在鐵道附近,繼續傳承。
82:美麗島の名無桑
21/09/28 03:11:07.48 .net
見證屬於台灣人的「百年追求」文協百年紀念活動主視覺亮相
2021.09.24 | 14:42
今年適逢台灣文化協會成立100周年,文化部與文化總會合辦慶祝及紀念活動,
24日發布活動主視覺設計,以「百年追求」作為主體精神,象徵文協意念傳承的時代意義。
文化總會表示,文協對台灣的影響比課本上的篇幅大很多,為了爬梳這100年來,
台灣人如何認同自己與這塊土地、如何覺醒到這是臺灣人的台灣,
更要成為世界的台灣,文化部和文化總會合作「文協百年紀念活動」,
見證屬於台灣人的百年追求。
文化總會邀請曾獲台北設計獎首獎及金點設計獎肯定的
「日目視覺藝術」日目 247Visualart團隊,為文協百年活動設計主視覺「百年追求」,
以「百」字為骨架,彰顯文協的時代意義,並以燭光照耀象徵文協
在一個世紀前所追求的自由意志,一路帶領台灣人走向光明的未來。
文化部說明,活動主視覺設計理念透過10種造型符碼搭配10種組合,
加乘編織出多元共創的台灣文化100種專屬圖騰,
以呈現不同世代各領域的思潮百花齊放。
傳承文協精神 10/17台灣文化日
文化部指出,1921年10月17日,台灣青年林獻堂、蔡惠如、林幼春、蔣渭水、
吳海水、蔡培火、賴和等人,在台北市大稻埕靜修女中創立「台灣文化協會」,
推動台灣的文化啟蒙;為傳承文協精神,文化部持續推廣10月17日為「台灣文化日」,
引領民眾認識台灣文化,除與文化總會合作於當日舉辦紀念活動外,並從文學、
美術、音樂、電影等面向辦理相關特展及活動,呈現台灣百年來的文化脈絡與發展成果。
系列活動包含上半年度由國立台灣美術館辦理的「進步時代-台中文協百年的美術力」,
透過日治時期文協的文化啟蒙,探討台灣美術的百年運動,並以中部為地緣,
梳理日治時期至戰後的台灣藝術史,突顯台灣文化主體性的在地觀點;
國立台灣文學館辦理「百年情書‧文協百年特展」,
呈現文化運動就像是青年知識分子使盡方法,向大眾傳遞一封又一封名為
「啟蒙」的情書,透過展覽帶領觀眾感受這份橫亙百年的炙熱情意。
下半年則有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接力辦理「樂為世界人—台灣文化協會百年特展」;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於台北市中山堂辦理「新文化觀點 台灣音樂一百年特展」;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委託音樂家為文協百年進行創作,於北、中、
南各地舉辦的紀念音樂會;於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及高雄流行音樂中心辦理的
「百年追求-台灣文化協會100周年紀念音樂會」,
以及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辦理「致憤青˙文協百年紀念影展」等。
此外,文化部委由國立台灣文學館規劃出版「文協一百點:台灣真有力地景指南」,
希望透過以地景帶故事的方式,讓民眾重返歷史現場,深
度體驗文協的時代氛圍,更希望在疫情逐漸平緩後,民眾可以透過自導式走讀方法,
探訪百年前文協在台灣各地的景點,並發掘文協對臺灣文化發展的時代意義。
除了文化部主辦活動外,許多民間單位也共同響應辦理多項紀念活動,
包含台灣文學學會、台灣北社、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賴和文教基金會、阿罩霧文化基金會、楊逵文教協會、明台高中等。
83:美麗島の名無桑
21/09/29 02:36:55.15 .net
高雄驛光雕秀 再現火車站風華
04:10 2021/09/26
高雄火車站日式建築本體暌違19年、再度回歸中山博愛路中軸線,還原老高雄人的記憶,
25日晚間市府工務局規畫「高雄驛光雕秀」邀請貴賓搶先看。市長陳其邁強調,
新車站完工後,將成為高雄市新的交通樞紐與核心商圈。
高市府邀請曾參與鐵路地下化工程的歷屆市長、代理市長等人26日出席「高雄驛座落儀式」,
但駐日大使謝長廷目前在日本協助帕運中華隊相關事宜無法參加,
前市長韓國瑜則回覆另有要事無法出席。
高雄火車站配合鐵路地下化工程、中博高架橋拆除,主體遷移至一旁已19年,
日前由鐵道局和高市府共同規畫,透過建物補強、頂升及挪移工法,
8月22日起將總重約2500公噸的主體抬升394公分,緩緩向西挪移57.86公尺,
再度回到中軸線定位。
昨晚會邀請地方仕紳以及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代表等貴賓一起搶先見證絢麗高質感的光影科技秀,
陳其邁表示,火車站是許多人高雄夢的起點,2025年新火車站完工,
預計將成為高雄市新的交通樞紐與核心商圈。
帝冠車站光雕晚會由高雄在地光雕技術團隊與雲門舞集御用影像設計大師王奕盛共同操刀,
結合高科技投影技術,在願景館牆面呈現璀璨光跡。
金曲獎樂團「滅火器」也到場獻唱他們為帝冠車站創作的專屬主題曲「高雄驛起飛」,
主唱楊大正曾在新歌發表會上表示,這是他最喜歡的創作歌曲之一,
為家鄉重要歷史紀事創作主題曲,投注很多對高雄的情感,充滿對這座城市的愛。
高雄驛26日預計開放下午及晚間各3時段,每時段各開放250人為上限,
均須線上預約及實名制,晚間場可近距離觀賞光雕秀表演。
84:美麗島の名無桑
21/09/30 01:59:17.38 .net
回顧百年島嶼戰疫 台博疫觸即發
2021/09/28 05:30
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2020年在全球爆發,
台灣曾創下連續8個月本土零確診紀錄。
今年5月台灣爆發嚴重疫情,所幸在全體人民團結防疫之下已獲得控制。
回顧台灣社會,百年來也曾有多次戰疫經驗,國立台灣博物館即日起於鐵道部園區推出
「疫觸即發─百年島嶼戰疫特別展」,從公衛、交通與人民視角,
介紹台灣百年來的防疫經驗與現代轉型過程。
展覽分為3大展區,分別為第1區「戰役與海港檢疫區」、第2區「傳統與近代區」、
第3區「當代經驗區」,以防疫為主軸,藉由日治時期以來館藏的浮世繪、畫報、
照片、卷軸等,以及漢人民俗文物,搭配戰前戰後衛生檢疫史料,加上民眾訪談、
防疫物品等素材,開啟台灣百年防疫的時光旅行。
第1展區可以看到19世紀乙未戰役的浮世繪和戰地衛生報告,對比不同視角的戰事觀點、
軍隊染疫情形,展場也針對1874年牡丹社事件、1895年運兵船「未上岸即染疫」的
澎湖之役等事件,介紹日本在台灣建立海港檢疫制度、發布傳染病預防規則等防疫政策,
開啟台灣人前所未有的防疫體驗。嚴格的檢疫措施,引發政府和在地社會的緊張關係,
從當時的報導可以反映當時檢疫措施對本島人喪葬文化的衝擊。
第2展區可以看到民間社會對防疫措施多有不適應,常尋求傳統醫療文化,
仰賴求神問卜拿取漢藥治療,加上郵便與鐵道等現代的交通制度發展,
也成為傳染病擴散路徑。
以及戰後台灣因傳染病再度爆發,在1946年因缺乏配套的疫區封鎖政策,
導致布袋發生警民衝突的悲劇事件,直到1950年代,透過美援與國際援助,
搭配校園衛教、兒童預防接種等措施,以及基礎衛生建設逐漸提升與完備,
逐步邁向公衛先進國家。
第3展區則以21世紀台灣重大傳染病事件,包括SARS、COVID-19等防疫經驗為主軸,
介紹台灣齊心抗疫與創新突破的集體記憶,同時呈現疫情下的社會影響、
產業震盪等統計資料,提醒大眾社會重建與經濟復甦是需要全民合作的漫漫長路,
惟有充分了解才能有效防禦。
台博館館長洪世佑表示,疫情影響全球文化機構,嚴重衝擊博物館運作,
台博館除透過科技傳播與國際交流,提升博物館的使用率,也特別順應時下觀點,
結合時事與台灣史的角度,推出「疫觸即發特展」,橋接當代議題,
積極在教育推廣業務上結合數位與跨域轉型,藉此引發觀眾對生活環境的討論及反思,
希望提供大眾另一種思維來認識疫情的影響。
「疫觸即發─百年島嶼戰疫特別展」即日起展至2022年11月6日,
防疫期間採預約入館,更多相關主題講座及專家導覽活動資訊,詳詢台博館官網。
85: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01 06:22:40.40 .net
立委提議故宮辦斯卡羅展 吳密察:院藏原件太少有難度
2021/09/30 16:54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今(30日)赴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報告並備詢,
多位立委聚焦吳密察在歷史學者專業上,對於近期爆紅的電視影集《斯卡羅》主角
「李先得」,有長達30年的深度研究,詢問吳密察是否認為《斯卡羅》
有竄改歷史成綠營史觀?
此外,也有立委建議故宮辦「斯卡羅」展,一方面還原歷史真相,
另一方面也搭夯劇的文創商機。
身為「李仙得專家」,對於電視影集《斯卡羅》是否成「綠營史觀傳聲筒」?
吳密察表示,自己只看過3集,不便評論;但有看過原著《魁儡花》,
「相當符合史實」,只是多了虛構的「蝶妹」角色。至於他所認知的「李仙得」,
在《斯卡羅》劇中的「羅妹號事件」中,李仙得是主張談判的鴿派;
但也因為處理羅妹號事件的經驗,使他在日後的「牡丹社事件」成為鷹派。
至於舉辦「斯卡羅」展的可行性,吳密察認為,單憑故宮辦「斯卡羅」展有難度,
因為故宮院藏與「斯卡羅」相關的文物不到10件,其中原始資料更不超過3件;
不過,如果跨館際合作,比如聯合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或國立台灣博物館,
或許就有可行性。至於辦展是否有助還原歷史真相?
吳密察則認為,展覽只是呈現文物,史觀應由觀眾各自解讀。
86: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01 18:54:16.30 .net
自民党新総裁・岸田氏曽祖父、台湾でかつて商売 建物、基隆に現存
9/30(木) 19:35
自民党の新総裁に選出され、首相に就任する見通しとなった岸田文雄氏の曽祖父・岸田幾太郎氏は日本統治時代、家族と台湾に渡り、北部・基隆で「岸田呉服店」や「岸田喫茶部」を営んだ。その建物は現存しており、飲食店や書店として地元民に親しまれている。
基隆市文化局の陳静萍局長によれば、幾太郎氏は1895(明治28)年、広島から基隆に移住。同氏と家族が店を構えた場所は日本統治時代に「義重町」と名付けられ、当時台湾内でも有数の繁華街だったという。
岸田呉服店と岸田喫茶部は隣接しており、建物は現在、基隆市政府に程近い市中心部にある。岸田呉服店だった建物は交差点に面した角地で、1階はパン屋、2階はレストランとして営業している。
旧岸田喫茶部は戦後、書店となった。日本による統治が終わったばかりの頃、台湾には日本語の本しかなかったことから、中国大陸から渡ってきた男性が中国語の本を扱う書店を創業。台湾で最初の繁体字書店とされ、地元で歴史ある書店の1つ。1960年代にこの建物に入居した。現在は休業中。文化局が再生に向けた計画を文化部(文化省)に提出している。
林右昌(りんゆうしょう)市長は、このような縁があることは非常に光栄だとし、日本との交流深化を願う考えを示した。市中心部では歴史的な景観の整備を進めており、将来的にはより歴史が感じられる街並みになると話した。
87: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02 04:03:30.32 .net
日治繁華雨港 岸田文雄曾祖父經營2店仍保存完整
2021/10/01 05:30
將出任日本新任首相的岸田文雄,他的曾祖父岸田幾太郎、曾叔公岸田多一郎,
在1895年到1899年曾於基隆開店做生意,日治時期在現今的信二路、義二路口經營
「岸田吳服店」與「岸田喫茶部」,從事吳服(和服)和木材買賣,
典雅的維多利亞式房舍外觀至今仍保存完整,現為洋城餐廳和自立書店。
在信二路、義二路口經商
基隆市長林右昌昨天表示,岸田文雄的曾祖父岸田幾太郎、曾叔公岸田多一郎在基隆大約住了
4、5年,歷史的淵源巧妙地把台、日兩邊做了更好的連結,基隆市很珍惜這樣的機緣和緣分,
希望台日之間更友好。
維多利亞式建築 現為餐廳、書店
他說,市府對文化歷史的保存、老屋再利用都付出心力,兩棟建築物才能保存良好至今,
在自立書店主人的同意下,基隆市文化局2019年申請的9件
「文化部補助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自立書店就是其中1件,正在規劃修復中。
市府也推動當地的老街再造工程,後方是即將完工的地標「豎梯」,未來會與廟口夜市、
希望之丘串接,打造成有文化歷史韻味的街廓。
林右昌指出,日治時期,基隆港是台灣與世界各國接軌的國門,昔有「基隆銀座」
美譽的義重町,清代稱為「哨船頭」,1931年日本人重新命名為「義重町」,
是日治時期全台灣最繁華的商業街道,也是當時的行政、金融與文化生活中心,
有官署、金融機構、株式會社、醫院、官吏宿舍、警察署等,
是當時在基隆的日本人經營工商事業的主要場域。
曾祖父、曾叔公 基隆住了5年
他說,岸田幾太郎在1899年返回日本廣島縣吳市經營五金行,在2017年4月底,
基隆市剛好也和廣島縣吳市簽署成為姐妹市;對於未來是否有可能邀請岸田文雄
來基隆走訪先祖開店的地方?他說,台日之間非常友好,邀請來台尊重中央的意見。
據了解,在三國時期的東吳,女人穿著的服飾跟現在日本的和服相似,
當時的東吳跟日本通商,東吳將紡織品及衣服縫製方法傳入日本,
日本仿製後作成和服,「吳服」是日本和服的舊稱。
88: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03 03:58:52.81 .net
府城還有地下河!地方打造「枋溪地圖」 重現地下水文故事
13:14 2021/10/02
台南市中西區有條古老河道,靠著湧泉,常年在地下流動至今,
2017年因政府在清水寺1項工程打開溝蓋,意外重現世人眼前,
地方人士展開一連串「尋找枋溪」系列活動,
2日發表一幅具有浮世繪風格的完整枋溪空中鳥瞰圖。
枋溪在50年前還是府城重要河道,是老台南人記憶中的「大溝仔」,
靠著地下湧泉形成水流,從延平郡王祠由南向北流,在公會堂(吳園)注入德慶溪。
隨城市發展,枋溪在40多年前陸續被柏油路、水溝蓋蓋住,逐漸被民眾遺忘,
但沿水溝蓋仍可聽到溪水流動聲,在雨季甚至水流湍急。
這條幾乎消失在府城民眾記憶的溪流,2017年因為清水寺一項工程,
打開水溝蓋重現,引起文史人士的熱烈討論,地方重現枋溪的聲音不斷,
也展開枋溪紀錄片拍攝,舉辦講座、走讀,並有想像枋溪的寫生活動。
中西區公所與聚珍臺灣團隊合作設計,製作以「枋溪」為主角的超廣角浮世繪風格地圖,
2日在清水寺枋溪前舉辦《臺南枋溪地圖》發表分享會,告訴民眾,
府城不只具有地上文化資產,地下也有不能被遺忘的故事,尋訪府城不能被遺忘的水文故事。
台南市中西區長汪慶龍表示,枋溪曾是當地居民的生活記憶,沿溪居住的老台南人
都還記得在門前舖設石板,小孩子過石板時,不小心跌入溪中是常有的事。
復原枋溪卻有實際難度,台南市水利局認為打開枋溪,牽扯箱函與家庭廢水排放問題,
需要先整治,再維護,預估工程極大。
地方人士認為,不管枋溪是否有重現之日,台南人不能遺忘城市至今還存在
一條重要的地下水道。枋溪地圖將作成摺頁,公布在中西區公所臉書粉絲頁,
並舉辦活動讓民眾拍照打卡,即可獲贈1份限量枋溪地圖。
89: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04 02:21:29.87 .net
傳承鶯歌陶窯文化 社區攜手在地青年紀錄歷史
12:31 2021/08/30
新北市鶯歌擁有豐富的窯產業及陶瓷文化,為了使在地文化延續保存,
永昌社區發展協會參與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計畫,邀請2位在地青年志工投入社區服務,
打造青銀藝術共創工作坊,訪談耆老和窯產業者,並運用繪畫側寫、
訪談紀錄片呈現故事,最終轉印成月曆發送給當地居民,盼凝聚在地共識。
永昌社區發展協會為了讓年輕學子進入社區體驗實習,促進職涯發展,
自發性投入青發署「青年暑期社區職場體驗計畫」,遴選出吳芳綺、
駱毅2位大專青年參加為期1個半月的「耆畫,(話)我記憶中的技藝」
人文故事採集工作坊體驗,創造跨世代的交流合作。
吳芳綺是國立台北大學應用外語系及社會學系的雙主修學生,
因為對當地文史工作有興趣,又有電腦繪圖的專業,
因此負責社區人文故事採集的插圖創作工作,製作社區月曆的內頁;
駱毅則是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系的學生,本身是鶯歌在地學子,
為了更了解在地陶瓷產業與地方人文故事,著手負責耆老訪談的攝影、
影片剪輯工作,重拾對家鄉的回憶。
雖然2人起出對社區工作及文化都不太了解,但期間透過文史書籍、
田野調查等方式逐漸熟悉家鄉,並訪談了10多位在地傳承接班的窯產業者、
社區長者,逐步建立起口述歷史,並將感動故事轉化成不同形式的作品。
在地耆老吳玉琴分享,她從小幫忙家中的窯場畫瓶、灌漿,深知做陶的辛苦,
這次經驗相當難得,能將自身的故事與經歷分享給同學們,
並用年輕人的長才以不一樣的方式將在地文化傳承下去,讓人感動。
永昌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段淑惠表示,社區人力普遍高齡,對於多媒體應用較不熟悉,
雖然社區曾辦理過很多長者的藝術彩繪及編織相關工作坊,但這次學生的紀錄
帶給社區不一樣的面貌,也象徵世代間的共融及在地文化的傳承,
為社區注入滿滿的新能量。
鶯歌區長施明慧表示,永昌社區發展協會是衛生福利部評鑑為甲等的金卓越社區,
長期參與家庭暴力社區預防工作,打造性別平等與安全幸福的社區家園,
更不遺餘力建置巷弄長照站,提供多元的長輩服務,同時也給予各年齡層的
社區居民照顧及支持關懷,這次透過青年與長者間的交流,
強化鶯歌學子的家鄉認同,也為鶯歌文化傳承帶來希望。
90: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05 03:19:14.94 .net
2021年09月12日 12:26
歷經九二一地震+颱風 谷關警光山莊修繕完成今風光啟用
擁有美景溫泉、只提供警務人員及親屬住宿的谷關警光山莊,改建後至今已30年,
因設備老舊年久失修,台中市警局去年耗資修繕,12日舉行啟用典禮。
市警局長蔡蒼柏表示,希望谷關警光山莊重新啟用,
可以再吸引更多觀光人潮來谷關消費,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為觀光注入新活力。
谷關警光山莊位於和平區谷關地區,主要提供全國警察機關員工(含退休人員)及其眷屬,
或其他與警察工作有關人員及原住民住宿使用。因為房間內就提供當地溫泉,
加上周邊擁有美景,極受喜愛,一般民眾看得到卻住不到。
由於該山莊1989年改建至今已近30年,設備逐漸老舊,
加上九二一大地震及年年颱風侵襲,建物多處龜裂,管線也出現鏽蝕。
台中市警察局去年特別編列預算進行修繕,大台中警察之友會賴文玉理事長
與全體理監事與沈國榮董事長、陳重熙董事長、
蕭瑞芬董事長等地方仕紳慷慨解囊補助經費,針對谷關警光山莊辦理修繕工程,
包含屋頂防水、外牆拉皮、浴池整修、室內外地磚重新舖設、公共浴室整建、
全棟建物油漆及電線線路更換等工項。修繕工程於去年11月4日開工,
歷經工期約6個月,今年8月10日正式通過驗收。
今天上午,煥然一新的谷關警光山莊舉行重新啟用典禮,
新到任的市警局長蔡蒼柏與地方民代仕紳都到場出席。
蔡蒼柏表示,谷關警光山莊歷經全面性修繕後,整體內外景觀美輪美奐,
相關硬體設備及服務環境獲得大幅提升,相信入住人員絕對會有耳目一新的感受。
他也誠摯邀請各級長官及同仁來入住,並體會不同以往的谷關警光山莊。
希望谷關警光山莊重新啟用,能再吸引更多觀光人潮來谷關消費,
帶動谷關經濟發展,為當地觀光業注入新活力。
谷關警光山莊位於臺中市和平區博愛里,海拔約800公尺的大甲溪畔,
山莊的純淨泉水是來自雪山山脈的優質碳酸泉,
早期原為日治時期沿襲下來之警察療養所,1989年才改建為專供員警休憩使用之處所。
谷關的溫泉相傳是台灣中部最古老的溫泉,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
早在日治時期就存在,那時候叫做「明治溫泉」。
直到台灣光復後,因當地地形受環山圍繞猶如關卡而改名「谷關」,
並因大甲溪有溫泉露頭得以開發,加上後來中部橫貫公路開通後,
溫泉觀光業迅速發展,擁有溫泉的谷關成為遊客賞玩中橫的熱門景點。
91: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06 03:21:46.77 .net
台中大甲北堤東路以北河川區域線管制多年 民代促檢討
2021-10-05 13:47
台中大甲北堤東路以北、以南都有堤防設置,南邊的堤防為後期設置,
但河川區域線是依據舊堤防劃設長年未變更,與地方土地使用產生衝突,
民眾陳情希望能重新劃設,各單位今天到場會勘,第三河川局表示,將送審檢討。
台中市議員施志昌今邀集國有財產署與第三河川局至現場會勘,
施志昌希望第三河川局能接受地方意見,重新劃設河川區域線,
讓當地民眾能合法承租北堤東路以北的土地,也可以做相關綠美化讓地方發展,
第三河川局承諾,會將新的河川區域線計畫送審檢討,最快年底就會有結果,
當地居民可望合法承租。
施志昌指出,日治時期大甲北堤東路沿線就有許多當地居民於此耕作,
當時就有設置九張段堤防於現在的大甲北堤東路以北,隨後國民政府接收台灣,
當時縣府開闢了北堤東路,並於大甲北堤東路以南又設置了新的堤防,
民國50至60年間,新舊堤防間亦建有民宅,但河川區域線是依據舊堤防劃設,
且新堤防以北土地在民國70年代已經移交國產署管理,歷經幾十年許多民眾陳情,
希望河川區域線能依據新堤防劃設但都沒有下文,使得大甲北堤東路以北許多地段皆無法
與國有財產署合法承租,每年還要繳納使用補償金,相關綠美化也無法施作,阻礙社區發展。
施志昌表示,多年來的問題要解決,希望第三河川局能傾聽地方聲音,
將河川區域線依據新的堤防劃設,讓土地能合理使用,讓社區發展不受限;
三河局表示,目前已將新的河川區域線計畫送審,最快年底就會有結果,
當地居民也有望合法承租土地。
92: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07 02:05:13.88 .net
【藝術文化】文協百年最有意義館慶 台文館10月17日升格
2021/10/06 05:30
國立台灣文學館將於10月17日正式升格為三級機構,為慶祝升格,
台文館即日起推出系列活動,升格當天有揭牌儀式、文青市集、
音樂會及現代舞演出,後續還有演奏會和戲劇展演,外加多項裝置藝術。
台文館是國家級的文學博物館,以四級機構的身分營運18年,行政院今年4月17日將
《國立台灣文學館組織法》送請立法院三讀通過、5月26日總統公布。
台文館館長蘇碩斌表示,組織升格是歷經文學前輩共同艱辛累積厚實史料、
站穩一座典型博物館架式的成果,這些慶祝活動迎接台文館升格三級機構,
非常需要各界的支持參與,誠摯期待用各種方式愛文學的人,都以不同的姿勢聚集到這裡。
10月17日組織法正式施行,適逢台灣文化協會創立一百週年,
也是台文館18週年館慶日,台文館將於中午舉行升格揭牌典禮,
隨後是文物捐贈者的感謝儀式。
下午到晚間還分別有「百年情書‧輕輕唱」音樂會,由名歌手紀露霞、劉福助、
李靜美、高義泰、陳思安現場演唱各時期歌謠,呈現1921年以來的台灣樂章。
館外文青市集,設置國際文學交換站、書本市集、閱讀車等;晚間「文協現代舞」表演,
以日治時期台南州廳為場景,由滯留島舞蹈劇團及南應大舞蹈系
共同舞出文協啟蒙年代的風起雲湧。
10月23日的「百年情書‧款款聽」音樂會,由李哲藝帶領「灣聲樂團」
演奏詮釋文協精神的文學進化論。
11月23、24日則推出壓軸大戲《百年催生》,邀請「影響‧新劇場」在成大成功廳演出,
內容是向1921年文協以新劇向民眾宣傳新思潮的百年致敬。
《百年催生》10月25日起接受索票。
另有以《從火星出發・在書中漫遊》為主題的裝置藝術,
邀請藝術團隊Path & Landforms及B群合作,10月9日起登場,
館內大廳將變身為星際轉運站的沉浸式裝置,傳遞文學光速帶來的奇幻體驗;
12月11日起南門路再加碼戶外裝置藝術。活動資訊詳詢台文館官網。
93: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08 00:45:08.44 .net
台北古蹟巡禮 中山基督長老教會教堂
2021.08.31 10:16
「中山基督長老教會教堂」座落在長安東路一段與林森北路交叉口,
原名為「聖公會大正町教會」,教堂於1937年正式落成並啟用。
在此之前約1930年代中期,長老教會原以民房充當教堂,之後決定於原址興建新教堂,
資金方面則由當地臺籍基督徒與日籍基督徒合力籌募,也因興建資金為臺日基督徒共同籌募,
所以成為臺灣首座臺日二方的基督徒可以共同做禮拜的教堂。
教堂是一座三層樓建築物,外觀以褐色洗石子搭配白色牆面,
鐘樓屋頂採用淺藍色加上同色十字架,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而它也因莊嚴典雅的仿英國哥德式教堂而聞名。
「中山基督長老教會教堂」坐西朝東,建築結構主要以鋼筋混凝土加強磚造與木屋架混合構成,
屋內的懸挑式英國椽尾屋架支撐(Hammer-beam)承載屋面,形成寬闊的禮拜堂,
教堂外觀牆體為磚造,外表粉刷水泥漆,再佐以洗石子做為外飾,作工十分精緻。
此教堂具有三層樓的尖塔、鐘樓,搭配彩繪玻璃窗,教堂中,左為司會,
右為證道的配置方式,均與全世界聖公會教堂的特色相同。
1996年,臺北市政府因為其建築的重要性,而指定為市定古蹟。
而教堂也因為長安東路的拓寬,土地被徵收,導致現存的教堂土地已不似以往寬闊,
長安東路也由日治時期的四條通變成了交通要道,但教堂仍莊嚴地佇立在此,看著周圍物換星移。
94: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08 02:37:14.39 .net
北北基桃4市長推廣眷村文化節 鄭文燦邀民眾來吃米干
18:39 2021/10/07
桃園市長鄭文燦7日參與北北基桃眷村文化節聯合線上記者會,與柯文哲、
侯友宜及林右昌一起大聊眷春特色與美食。
鄭文燦表示,桃園辦理眷村文化節至今已邁入21個年頭,去年首次和北北基攜手合作,
看到其他城市如何推動文化資產保存,學到相當多經驗,
今年以「遊眷村,過好年」為主題,將於2022年1月8日至16日農曆年節前舉辦,
邀民眾到眷村體驗,也可以到中壢龍岡品嘗米干。
鄭文燦指出,眷村文化是台灣在戰後非常獨特的歷史記憶,桃園有3大眷村文創園區,
包括中壢馬祖新村、龜山憲光二村及大溪太武新村,其中馬祖新村及太武新村已經開園,
憲光二村移民博物館也將於2022年開園,到時可以看到豐富的全國眷村研究和田野調查資料。
文化局補充,今年因疫情因素,桃園也邀集10大眷村合作舉辦線上展覽
「演化論-2021全國眷村博覽會」,規畫於10月16日舉辦線上交流會,
分享修復與活化經驗,展現眷村保存的多元面貌。
文化局表示,線上展覽內容包括眷村色彩及眷村冷知識,其中眷村色彩是到全台10個眷村,
從建築、環境、人文及在地訪談,實地採集調查的30筆代表色,如建國九村的屋瓦紅、
得勝新村的通風洞灰,歡迎有興趣的民眾一起參與。
95: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10 03:41:43.78 .net
買菸場變身吉安創客棧 推展經濟兼具藝文氣息
2021/8/31 17:49
花蓮縣百年建築「福興買菸場」改造而成的吉安創客棧,今天首度舉辦藝文活動,
老屋充滿參觀民眾和藝文氣息,吉安鄉長游淑貞歡迎民眾隨時到創客棧休憩、
欣賞在地藝術展覽。
吉安創客棧改造自「福興買菸場」老建築,吉安鄉客家事務所長謝美惠指出,
福興買菸場是日治時期專賣局為收購吉野移民村種植的菸葉而設置,
當時是吉安的經濟命脈,如今重新活化,也延續推動經濟發展的使命,
成為吉安鄉重要的文創基地。
游淑貞表示,吉安除了優質農產之外,天然環境及便利的生活機能吸引不少藝術創作者移居,
豐富吉安鄉的人文色彩。劉凡移居吉安10多年,用筆墨書寫出生活的美感,
相信純淨大自然環境,能滋養豐沛的創作力。
根據吉安鄉文史資料,日治時期為讓日本移民種植適合當地水土的農作物,
引進黃色種煙草,1915年調製成第一批台產香菸「茉莉Jasmine牌」,
深獲日本消費者喜愛,種植範圍逐步擴大;1918年專賣局於吉野村(今吉安鄉)
設置「買菸場」,作為收購菸葉的場所,也成為台灣菸葉史上最早的「買菸場」,
1961年原址重建。
隨著政府開放洋菸進口及後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衝擊,菸葉迅速萎縮,
買菸場也於1992年關閉閒置,2011年吉安鄉公所進行整修,
將空間再利用作為民眾休閒場所,也讓歷史空間得以保存與延續;
去年再爭取客委會預算,整建完成為吉安創客棧。
96: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11 03:20:54.43 .net
法參議員李察訪基隆 清法戰爭園區獻花
2021/10/09 18:37
基隆市沙灣歷史文化園區今天下午啟用,來台參訪的法國參議院友台小組也到園區內清法戰爭遺址
(法國公墓)獻花,感謝台灣保存這段歷史,友台小組主席李察表示,希望台灣間能更緊密合作,
交流緊密持續下去。
基隆市推動的「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沙灣歷史文化園區是其中一部分,
將營區遷移拆除,原本營區內的太平輪紀念碑重現,並與周邊的清法戰爭遺址、
清朝石圍遺構、日軍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和官邸,不同時期古蹟整修串聯成文化園區,
今天下午啟用。
法國參議院友台小組主席李察(Alain Richard)、法國在台協會代表公孫孟、
行政院政委張景森、文化部政次蕭宗煌、文化總會副會長鄭麗君、
立委蔡適應及副議長林沛祥等人都出席啟用典禮,法國參議院友台小組參訪團
在市長林右昌引導下,參觀清法戰爭紀念園區,並在法國軍人戰死者紀念碑前獻花追思,
這是法國參議院友台小組在台唯一的文化參訪活動。
李察表示,很感謝台灣與基隆市政府邀請他們參加這麼重要、有意思的文化活動,
也感謝基隆市政府安排文化園園區,加強文化記憶,
他們是抱著非常友善的心來趟友誼之旅,希望加強台法間更緊密合作,交流持續下去。
林市長指出,園區內有不同歷史時期的遺跡,包括曾是台灣原住民居住地方、
1949年太平輪紀念碑所在,更是日治時期北部地區最高軍事指揮中心。
透過歷史文化園區空間再造,讓歷史文化自己說話,呈現在人民生活中,
這對台灣要自信前行,是一個重要起點,也是這園區重要價值。
97: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12 02:51:19.20 .net
新營太子宮太子爺聖誕 國慶連假3天湧進2000團進香團
19:51 2021/10/11
台南市新營太子宮是台灣太子爺廟的開基祖廟,14日為一年一度的太子爺聖誕,
近日各地分靈神明陸續回娘家進香,而國慶連假3天更是進香的高峰期,
湧進約2000個進香團,一天最高還達1098個進香團來訪。廟方表示,
受疫情影響,雖然進香人潮和排場明顯縮減,但團數跟以往相比未減,
不少信眾說,神明在家悶太久,也想出來透透氣。
有300多年歷史的新營太子宮,每年農曆9月9日舉辦誕辰祭典活動,
分布在全台各地的分靈神明從農曆8月起陸續回娘家進香,包括隨行陣頭和信眾,
規模極為盛大,2014年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將「新營太子宮太子爺生進香祭典」
公告登錄為市定民俗。
以往太子爺聖誕前的最後一個周末,前來謁祖朝聖的信眾最多,
有些進香團光是一團就來了10多輛遊覽車,車上可載30、40人,使得太子宮新、
舊廟埕周邊道路交通時常大打結。
廟方表示,今年疫情因素,許多進香團改為自駕,以往停車場都會停了一排排的遊覽車,
這次幾乎都看不到,人潮明顯少了很多;此外,當有進香團來進香時,
有些團體會請陣頭到場展演,藉以酬謝神明,今年大家也都改以放鞭炮助興。
不過雖然人潮變少,但是進香團的數量受到疫情影響,根據廟方統計,
國慶連假第2天共計有1098團來進香、第1天和第3天也分別有572、近400團。
廟方說,從上個月開始,許多民眾打電話來詢問是否開放進香團,
直到中央宣布開放後,大家才鬆一口氣。
新營太子宮祕書黃燕美表示,農曆9月8日晚間10點舉辦祝壽大典,
結束後發放5000個壽桃給信眾吃平安,歡迎民眾前來。
98: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12 20:21:16.15 .net
東京で国慶節祝賀式典 安倍元首相の母・洋子さんも出席/台湾
10/8(金) 13:09
10月10日の中華民国建国記念日「双十国慶節」を祝う台北駐日経済文化代表処(大使館に相当)主催の式典が7日、東京都内のホテルで開かれ、日本の国会議員や台湾と近い理念を有する各国の駐日大使など約450人が出席した。安倍晋三元首相の母、洋子さんも駆け付けた。洋子さんの出席は4度目。
代表処主催の祝賀式典の開催は2年ぶり。昨年は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の感染拡大の影響で中止された。今年は規模を例年の約3分の1に縮小し、着席形式で開いた。
謝長廷(しゃちょうてい)駐日代表(大使に相当)はあいさつで、今夏の東京五輪開会式でNHKのアナウンサーが「チャイニーズタイペイ」代表の入場時に「台湾です」と紹介したことに触れ、「きょう伝えたいのは『中華民国とは台湾』ということだ」と述べた。今年の招待状やステージ上の看板には「中華民国」の文字の後ろに括弧書きで「台湾」の文字が加えられた。
謝氏はまた、中国が台湾への軍事圧力を強める中、日米が台湾海峡の平和と安定の重要性を公の場で繰り返し強調したことに感謝した。このほか、日本政府からのワクチン供与や台湾の国際機関参加に向けた支持、日本の多数の国会議員が台湾の環太平洋経済連携協定(TPP)加入に支持を表明したことなどに謝意を示した。
式典には日台の関係強化を目指す超党派議員連盟「日華議員懇談会」(日華懇)の古屋圭司会長や日本の対台湾窓口機関、日本台湾交流協会の大橋光夫会長、在日台湾人でつくる団体「全日本台湾連合会」(全台連)の趙中正会長らも出席し、あいさつした。
また、日本統治時代に烏山頭ダム(台南市)の建設に貢献した水利技師、八田與一や中部・台中市を流れる水路「白冷圳」を設計した水利技師の磯田謙雄、台湾の気候に適したコメの品種「蓬莱米」を開発した農学者、磯永吉の3氏の子孫も式典に招かれ、謝氏から感謝状が贈られた。
99: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13 02:41:54.64 .net
蔡總統稱中華民國72年 蘇貞昌:說的都是事實
09:22 2021/10/12
蔡總統日前於國慶演說時說「中華民國72年」,以及其他內容被解讀是兩國論的說法,
引發關注。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12)日赴立院備詢前受訪表示,蔡總統說的都是符合現狀的事實。
蘇貞昌指出,蔡總統說的都是事實,也符合現狀。中國連辛亥革命的歷史、
事實上沒有統治過台灣、破壞區域和平等等都不遵守,國人應團結對外。
蘇貞昌說,國民黨被中國共產黨指鹿為馬、剽竊歷史,卻也不敢回應,還跟對岸唱和,
深感不值。
100: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14 02:48:43.00 .net
拚2025完工!台鐵啟動日治鐵路宿舍修復 超美示意圖曝光
2021-10-13 10:36
等了15年!
台鐵局職工福利委員會今與美德耐集團簽訂「鐵路局機務段員工連棟宿舍修復再利用計畫」
ROT合作案,這是台鐵職福會首個歷史建物修復案,啟動日治時期鐵路宿舍修復計畫,
預計2025年底前完工,屆時將成為台鐵和台北的新地標、新亮點。
「守護歷史建物、台鐵職福會ROT首案」今上午10時在台鐵局大樓會議室由台鐵職福會與美德耐集團簽訂。
台鐵職福會說,為守護鐵路文化脈絡,將依循文化資產保存精神,與美德耐集團共同合作,
修復保存珍貴鐵路文化資產。
台鐵職福會主委林佑哲說,這個修復等了15年,也是台鐵職福會首次引進民間企業投資,
自行籌資修復歷史建物。
他說,以前都是老火車跟軌道復駛以及修復,大面積歷史建物比較少琢磨,
該次修復計畫歷史建物面積高達1183坪,總共68棟,將依循文資精神跟法令,
修復並完整保存各項珍貴鐵路資產,希望可以呈現當年生活紋理跟活力,
希望三到四年就可以修復完畢,重新融入當地生活,成為台鐵跟台北市(中山區)新地標。
台鐵職福會說,該宿舍群建於日治昭和時期,原為鐵路員工宿舍,
沿鐵道部主線設置於舊台北市鐵路線北側,屬日治時期判任官甲種、乙種、丁種宿舍,
呈現當年鐵道部建築格局,配置則為雙併、兩棟間設有防火巷,且設有防火山牆,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於2007年將之指定登錄為歷史建築,該宿舍群能充分展現並保留
當年建築特色與生活面貌,彌足可貴,具保存價值。
台鐵職福會說,美德耐集團近來將經營觸角延伸至交通領域,初試啼聲的第一步即是
2017年經營桃園捷運機場線,而後於前年承攬長庚醫療-桃園長庚轉運站商店區,
去年又循著舊軌道串起隱身台北市中心的日治時期鐵路宿舍,發展獨樹一格的軌道經濟,
探尋著臺灣各個角落的温度與感動。
台鐵職福會說,美德耐集團執行該計畫,將投資新台幣逾3億元進行修復整建及維護管理,
預計2025年底前完工,除了傳承鐵路文化,更延續日治時代的建築傳統,
讓昭和時期的鐵路宿舍,搖身一變成為穿梭於傳統與現代交錯的新商圈,
引進不同生活所需機能,依類型做為區隔,成為民眾遊憩、探訪、展開快樂的亮點基地,
可視為邁出「鐵路文化精神」文藝復興的第一里路。
台鐵職福會說,該項歷史建築修復計畫,以延續整體社區氛圍及歷史文化為主軸,
保留原有鄰里間的巷弄配置,尊重都市紋理發展軌跡。並將重新串起鐵路員工宿舍群
與社區連結,將以開放空間、綠樹廣場、休憩小站等各種設施,活絡區域,值得國人期待。
立委蔣萬安說,這個新地標是自己從小長大的地方,文化是城市靈魂,古蹟是城市記憶,
一個城市要有特色,仰賴歷史建物保存,對外開放會帶來很大好處,可以帶動商機、
注入人潮,並活絡地方跟社區。完成後,離台北市成立大型博物館又向前邁了一大步。
他說,台北有400多處古蹟,是全台之最,未來台鐵機務人員宿舍整理後,
很令外界期待,也希望透過歷史重現台北光榮。
勞動部退休福祉司司長謝倩蒨說,台鐵人在那生活跟打拼一定留下很多美好記憶,
秉持對文化資產保留,台鐵職福會經過十幾年的堅持,在各界努力之下讓它復活,
也希望該建物的完成能帶給台鐵職工更多福利。
101: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14 21:14:32.86 .net
基隆市の歴史文化園区お披露目 仏議員団、清仏戦争の遺構訪れる/台湾
10/10(日) 19:07
北部・基隆市で9日、異なる時代の遺跡を整備した「沙湾歴史文化園区」の供用開始を記念する式典が催された。園区には1880年代半ばに起きた清仏戦争の遺構が含まれ、林右昌(りんゆうしょう)市長が訪台していたフランスの議員団を案内した。
清仏戦争で基隆は、台湾北部の主要な戦場の一つとなった。一行は同戦争で命を落とした兵士をまつる「清仏戦争記念園区」を訪れ、献花した。議員団を率いるアラン・リシャール元仏国防相は、有意義な文化活動に参加できたのは非常に喜ばしいことだと語り、台湾との協力や交流をさらに深化させていく考えを示した・
沙湾歴史文化園区は4年かけて整備され、清仏戦争の遺構のほか、台湾原住民(先住民)族バサイ族の貝塚や日本統治時代の海水浴場などもある。
林市長は、沙湾歴史文化園区では異なる時代の遺跡が見られるとし、都市設計と歴史文化の融合を通じて、都市と遺跡を共存させられたことに喜びを示した。
102: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15 02:46:43.15 .net
竹市南大路警舍委外 11月開放
2021/09/06 05:30
新竹市政府投入4572萬元修復歷史建築南大路警察宿舍,
委由國際性藝文展演策劃團隊時藝文化創意公司營運,將在11月開放。
提供藝文空間、複合商店、老樹文創市集與期間限定藝術裝置,打造成重要文創據點。
新竹市文化局表示,南大路警察宿舍為典型雙拼木造日式宿舍,共2棟4戶,
興建於1929年到1935年間,見證日治時期黑金町、台鐵機務段及車站周邊發展,
2016年2月登錄為歷史建築。
文化局表示,未來南大路162及166號區域規劃藝文空間、複合商店、
老樹文創市集與期間限定藝術裝置。
開發新竹特色文創商品並販售咖啡、輕食與甜點;
週末文創市集規劃以新竹在地品牌為優先,鼓勵地方創生青年參與。
南大路145及147號區域則規劃為展覽空間、導覽中心、活動廣場與日式餐廳。
連結新竹文化、在地故事並配合志工培訓計畫成立地方導覽中心,
固定推出關於黑金町的文化導覽之旅,讓民眾了解在地人文風情。
預計2023年BOT引進日本東京三代傳承名店燈燈庵(TOUTOUAN),
提供道地日式料理。
此外,繼玻璃傳統技藝、木雕、漆藝、螺鈿工藝,新竹市無形文化資產審議會決議,
新增登錄「古琴製作」、「傳統建築彩繪」為傳統工藝,保存者分別為單志淵、
傅栢村,並新增林瑤農為「玻璃傳統技藝」保存者,其中古琴製作是率全國之先,
首次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
103: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16 01:51:15.76 .net
國圖推美學古籍展 展出宋、元、明、清等歷代館藏珍品
14:51 2021/10/15
為推廣閱讀與引領大眾認識傳統文化美學,國家圖書館自即日起至12月1日舉辦
「玩.美生活」傳統文化美學古籍文獻展,展出逾60種宋、元、明、
清等歷代具有代表性的藝術類珍貴古籍與文物精品,分享精緻的文化盛宴。
有感疫情導致社會不安,為安撫人心,國圖特別選在10月金秋時節,
推畫「『玩.美生活』傳統文化美學古籍文獻展」,精選館藏宋、元、明、清等
歷代具有代表性的藝術類珍貴古籍與文物精品逾60種,分類引薦大眾,
一睹珍貴的古籍風采,希冀引燃社會大眾親近古籍之熱情,分享精緻的文化盛宴。
同時並配合展覽主題,舉辦線上主題猜謎遊戲以及書箋製作體驗活動。
國圖館長曾淑賢表示,本次展覽活動,配合今年秋季閱讀講座主題「傳統文化美學」,
以強調生活藝術的四大關鍵「閒、情、雅、趣」作為展覽主軸。
而在展場設計與氛圍營造上,宛如古人生活園居再現,特別設置「古人品茶情境區」,
擺放仿宋的家具布置,藉以體現風靡宋代休閒文化的品茗時尚潮流,
營造宋人精緻生活中茶宴文化之氛圍外,更設計一款線上「宋人茶宴體驗猜謎遊戲」,
提供參觀民眾親身嘗試,寓教於樂。
國圖提到,本次展覽特別自館藏的珍貴古籍文獻中精選展出,諸如明代萬曆年間雕印的墨譜
《程氏墨苑》、中國古代天文星占書集大成之作《天元玉曆祥異賦》、
古代神話傳說最豐富的一本奇書《山海經》、刊刻於宋嘉定六年的國寶級善本
《註東坡先生詩》、唐朝隱士陸羽所撰的茶學著作《茶經》、
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淸照之父—北宋文學家李格非所撰地理典籍《洛陽名園記》、
明代戲曲專家高濂的養生專著《雅尚齋遵生八牋》等,皆為平日難得一見的珍本,
歡迎民眾把握機會,親自前往欣賞古籍之美。
104: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17 03:20:16.25 .net
南鯤鯓代天府《藝陣演義》盛大開幕 展現宗教文史風華
16:59 2021/10/16
南鯤鯓代天府每年4大進香期,進香人次合計逾千萬,其中在乩童大會串
與陣頭大匯演為其重要特色,廟方今年邀請學校及各地的特色陣頭團隊,
將藝陣從街頭搬到舞台,進行為期2天展演,16日開幕日,由跳鼓陣、
龍鳳獅團、十二婆姐等各式藝陣輪番演出,台下觀眾看得目不轉睛。
陣頭是常見在台灣廟會進香的優美宗教文化,台南市政府藉由推廣一校一藝陣
及開創更多藝陣舞台,推動藝陣傳承發展。
南鯤鯓代天府支持市府的用心,今年在文化部的推動指導下舉辦
「五府千歲進香期-藝陣演義」,活動原定6月5、6日,但因疫情關係,
延至10月16、17日舉行。
今天開幕式上,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台南市長黃偉哲、
立委賴惠員與市議員方一峰等人均到場觀禮,廟方同時也舉辦《台灣第一大醮》等
8本新書發表會,8本書記錄出版南鯤鯓代天府近10年來的重要發展軌跡。
黃偉哲說,台南有文化古都與眾神之都的美譽,宗教文化占了重要的位置,
相信大家對日前舉辦的全球鯤鯓王活動記憶猶新,
此次整合藝陣演出的活動更可見南鯤鯓代天府長期對於維護藝陣文化所付出的心力與貢獻。
李連權表示,小時候在佳里、學甲長大,對南鯤鯓代天府的宗教習俗早已耳濡目染,
看著五府千歲進香期的規模愈來愈盛大,期望未來協助廟方將此一民俗升級為國際重要文資;
另外廟方欲籌建文化美術館,他也答應擔任諮詢委員的召集人助一臂之力外,
也盼將南鯤鯓推向成為國際級旅遊聖地。
105: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17 18:59:01.76 .net
李登輝氏を記念した音楽会、来月15日開催 歌と語りで生涯振り返る/台湾
10/14(木) 18:54
昨年7月末に逝去した李登輝(りとうき)元総統を記念した音楽会が来月15日、台北市の国家音楽ホール(国家音楽庁)で開かれる。李登輝基金会が14日発表した。歌声と語りで李氏の生涯を振り返る。語り手は演出家で脚本家のウー・ニェンチェン(呉念真)さんが担当する。
基金会によれば、李氏は台北市長在任時に台北市音楽フェスティバルの開催を推進するなど、文化や芸術への情熱を示してきた。そのため基金会は、文化や芸術に対する李氏の強い思いを引き継ぎ、記念音楽会を毎年開催することを決めた。
今年の音楽会は、「日本統治時代出身」や「民主主義への憧れ」、「総統直接選挙」など10のテーマを設け、それぞれのテーマごとに李氏が聞いたことがある曲や歌ったことがある曲、同年代の曲を選んだ。日本の童謡「赤とんぼ」や曽文恵夫人が愛した「月夜愁」、李氏が晩年好んだ「千の風になって」などが披露されるという。李氏の母校、淡江中学(高校)の卒業生で主に構成される「八角塔男声合唱団」が歌を担当する。
基金会は李氏の生前に開催していた食事会に代わり、今後は記念音楽会を通じて運営資金を募るとしている。
106: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18 02:12:52.28 .net
台灣文化協會百年 文人齊聚紅樓宴
12:442021/10/17
台灣文化協會成立100周年,為紀念這個重要的日子,東華大學老師朱嘉雯17日在台北福容飯店,
主講「《紅樓夢》與日治時期以來台灣文學的關係」,並邀請台灣文化名人及學界、
商界人士,參與一場別開生面的「台灣紅樓宴」。
100年前的今天,台灣地方領袖林獻堂、林熊徵、蔣渭水、蔡培火等1000多人共同組成了
「台灣文化協會」,此後藉由舉辦各種主題演講、文化劇團、夏季學校、巡迴播放電影等活動,
深耕台灣文化,其間便有日據時期台灣第一才子呂赫若,透過翻譯《紅樓夢》,
以及大量書寫家族小說、女性文學,來呈現對時代的關懷。
同時還有文壇大老葉石濤在終戰前夕,為了將自己的書寫文字由日文轉為中文,
而將《紅樓夢》從第1回至第120回整整抄了1遍,從此對於白話文書寫豁然開通。
朱嘉雯表示,每位作家因應時代問題,都會出現特殊風貌的紅學解讀與文化創作,
今日我們齊聚一堂,品嘗《紅樓夢》裡的諸多菜色,其實就是對於經典的另一番創意解讀,
猶如當年台灣文化協會的組成人員來自醫學、法學、文化界等不同領域人士,
大家有志一同自覺性地發起文化啟蒙運動。
我們今天也有來自文學界、教育界,及社會各界人士共同感受文學世界裡,
從口感到心靈的多層次豐富饗宴,期盼我們站在先賢的文化成果之上,
將《紅樓夢》的創意詮釋,推向一個新的時代高峰。
與會人士包括台灣文學大師黃春明、名作家教授洪蘭、前台灣大學校長國防部部長孫震、
前僑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信世昌、法官張瑜鳳、前教育部處長林政弘、
前台灣文學館館長中央大學文學院長李瑞騰、東華大學校長趙涵㨗,
與聯合文學出版社總編輯周昭翡等。
眾人就《紅樓夢》裡的著名菜餚茄鮝、豆腐皮包子、野雞崽子湯、棗泥餡山藥糕等,
抒發飲食心得,場面溫馨,富有人文饗宴的氣息。
107: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19 02:25:50.03 .net
「民主是台灣的百年基因」 游錫堃:最早選舉在1935年
2021/10/14 17:29
立法院長游錫堃今天出席「立法院獎助國會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頒獎典禮,
他在致詞時表示,台灣民主,百年追求,民主是台灣的百年基因。
百年來先賢勇敢追求自由民主的犧牲與奉獻,至今仍然不斷啟蒙著我們。
身為台灣人,不能不知台灣史。未來,台灣的民主會不斷蛻變與進步,
期許下一代能夠繼續鞏固民主、發揚民主。
游錫堃指出,選舉是民主政治的要素,台灣最早的選舉,
可追溯到日治時期的1935年,這也明顯是受到林獻堂、蔣渭水等先賢所領導,
於1921年成立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與台灣文化協會密切影響。
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再加上蔣渭水設立的台灣文化協會,
是台灣的兩個重要啟蒙運動,為台灣的民主自由整地、播種,影響深遠。
游錫堃致詞時首先恭喜獲獎同學,也感謝他們踴躍參加這次活動,游錫堃指出,
為感謝百年來先賢為台灣民主奠基,立法院今年特別舉辦了
「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百年展」、「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百年展徵文活動」、
「立法院獎助國會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獎」、贊助「2021蔣渭水台語漢詩吟唱比賽」、
「台灣民主時刻館」開館、出版「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百年展專輯」等一共六場活動,
希望下一代能繼續鞏固發揚民主精神。
108: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20 01:21:06.43 .net
恐地層下陷?抽地下水當自來水源引疑慮 屏縣府:想太多
2021/09/12 17:19
屏東縣政府為了提高自來水普及率鼓勵各鄉鎮使用自來水,
與自來水公司計畫在里港鄉抽地下水做為自來水源,引起民眾擔心地層下陷及農業、
養殖用水不足,縣府水利處表示,各鄉鎮市的水源多數都是抽取地下水供自己使用,
屏東市抽了50年也沒有地層下陷,民眾想太多了。
里港鄉公所最近將舉辦自來水接管等相關說明會,鼓勵民眾使用自來水,
由於自來水的水源選定從地下水抽取,引起部分民眾的疑慮,怕造成地層下陷,
擔心地下水源被抽取後讓農業灌溉用水及養殖用水不足,影響農民的經濟。
縣府水利處說明,里港鄉民有意使用自來水超過6成,大家都希望有自來水可以使用,
而水源就是要自給自足,從自己鄉內抽取後供鄉民使用,至於民眾擔心自來水公司
大量抽水後會造成一般民眾及農民抽不到地下水,實際上因抽水層不同,
並不會造成重大影響,例如,屏東市從日治時期就抽取地下水作為自來水的水源,
時間已超過50年,地層也沒有下陷,農作也不受影響,而其他萬丹、
新園等鄉鎮也都是抽取地下水,證明民眾的擔心是多餘的。
109: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21 01:18:47.98 .net
北港朝天宮度化眾生 推慈悲列車環島除災祈福
2021/10/20 14:13
台灣1年多來深受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所苦,社會惶恐不安,
北港朝天宮今年除持續舉行「悲心廣行-水陸大法會」外,將自11月6起,
進行為期17天「慈悲列車環島除災祈福之旅」,以度化歷年鐵路上車傷橫厄之眾生,
首創天上聖母聖駕搭乘火車環島祈福之先例。
「慈悲列車環島除災祈福之旅」自下個月6日展開,駐駕舉辦祈福法會地點如下:
新北市—中和福和宮、台北市—萬華青山宮、基隆市—擁恆文創園區、
花蓮縣—花蓮港天宮、高雄市—高雄元亨寺,最後於11月22日返回北港朝天宮,
開始為期14天的第2屆「悲心廣行—水陸大法會」。
北港朝天宮為讓大眾方便參與,有意報名法會之信眾,可透過線上報名參加;
法會期間亦同步線上直播,方便大眾共同為全球疫情及國家祈福。
110: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22 03:10:23.53 .net
走過88風災12年 小林夜祭復振大武壠族文化
22:36 2021/10/20
「小林大武壠族夜祭」20日晚間6時於高雄甲仙小林里平埔文化園區小林公廨舉行,
參與的大滿舞團繼「2021國慶焰火在高雄」中擔綱開幕演出,
現也帶著這份榮耀回到家鄉,於夜祭現場帶領族人傳唱大武壠族古謠。
高巿府文化局副局長林尚瑛今晚代表高雄市政府出席時表示,
今年是小林遭逢莫拉克88風災後的第12個年頭,族人不斷地努力從事許多文化復振工作,
文化局多年來也持續協助小林大武壠族一系列的文化復振與培訓,
包含協助辦理夜祭與歌舞文化節二項傳統祭儀,以及推動大武壠族的古謠培訓與數位典藏、
文化繪本、刺繡、小小導覽員培訓等課程。
目前「小林夜祭」、「阿里關夜祭」、及「頂荖濃夜祭」已登錄為高雄市3大重要平埔
(大武壠族)祭典。期待世代子孫都能夠體驗、參與這歷史悠久的夜祭,
也守護大武壠族的文化。
111: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23 03:14:13.93 .net
列管老樹將增51棵 桃園市累計351棵
2021/09/23 05:30
市府農業局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進行老樹普查,近期送請樹木保護審議委員會評估,
可望新增51棵老樹列管,全市累計老樹將達351棵,新增老樹包括新屋區
大坡國小的107歲象牙樹、大溪國小榕樹群。
1百棵達百歲以上
農業局林務科長傅瀅濱表示,市府不定期與林務局合作普查老樹,
今年預計新增51棵列管老樹,若全數通過審查,全市將有351棵高齡樹木,
其中有1百棵達百歲以上。市府除會給予老樹身分證,也會提供健康檢查建檔,
並進行病蟲害防治、加強修剪維護。
今年將新增列管的老樹中,唯一的一棵象牙樹,是新屋大坡國小師生暱稱為
「象牙爺爺」的107歲老樹,為日治時期由該校首任校長宮島由多加種植,
而象牙樹是日本宮廷造景的代表樹之一;象牙樹屬於小喬木,生長速度緩慢,
少見於校園,但「象牙爺爺」高達4.7公尺、樹圍2公尺,樹幹斑駁粗壯,守護數代學生。
大坡國小 107歲象牙樹列入
大坡國小學生畢業前都會在象牙樹前許願,當願望成真,畢業生還會重返校園聚首,
向老樹致謝;校長詹益銘形容這棵象牙樹是「鎮校之寶」,每任校長交接時,
都千叮萬囑繼任者要用心保護它,不得怠慢。
大溪國小榕樹群 50年歷史
另,大溪國小操場旁榕樹群約有50年歷史,蓊鬱茂盛、高大挺拔,吸引許多鳥類棲息,
學生們都喜歡在樹下談天說地,另棵光臘樹年紀雖輕,但樹圍達2.5公尺,
每逢春夏之際可見數十隻獨角仙在樹幹上吸食樹液、努力孕育下一代生命的畫面。
傅瀅濱說,今年與學校、社區、地方居民等共同普查發掘老樹位置,
再進行老樹量測調查,也歡迎市民探訪老樹,來趟生態巡禮。
112: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24 12:56:26.10 .net
日本時代の卒業アルバムを展示するイベント 台北科技大で/台湾
10/16(土) 16:51
日本統治時代にルーツを持つ台北市の台北科技大学で、当時の卒業アルバムを展示するイベントが開催されている。
同大は1912(明治45)年、台湾総督府の工業講習所として開校し、その後台北工業学校と改称。来年で110周年を迎える。イベントは日本統治時代に建てられた赤れんが造りの校舎「紅楼」で、文化事業発展学科と図書館が共催している。
イベントの企画や構成を請け負う呉宇凡助理教授によると、図書館には比較的完全な形で日本統治時代のアルバムが収蔵されているという。
またアルバムは学校での生活を記録しただけでなく、日本政府と学校の宣伝物としての役割もあったと指摘。内容やレイアウト、写真には当時の教職員や生徒らの思いや記憶、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ー、当時の社会の権力構造などが入り交じっており、かつての台湾社会や教育の発展を知られる直接の素材だと語った。
修士課程に通う朱芳儀さんは、日本統治時代の高等教育のアルバムに触れる機会は少ないとし、台北工業学校の「男子校」の雰囲気が伝わってくると話した。
11月19日まで。
113: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24 12:56:47.77 .net
台湾文化協会発足100周年 蔡総統「先人望んだ自由な時代に」
10/18(月) 17:00
日本統治下で台湾人の文化活動への参加を促進しようと「台湾文化協会」が立ち上げられてから17日で100周年を迎えた。台北市内で催された記念イベントに出席した蔡英文(さいえいぶん)総統は、文化に活力があれば、国家にパワーが宿ると指摘。近年、政府が推進してきた文化政策などを挙げ、同協会を発足させた先人たちが望んだ自由な時代が到来したと語った。
1921(大正10)年10月17日に設立された台湾文化協会。刊行物や各地での講演などを通じて近代的な知識や思想を広め、後の台湾の社会や文化に大きな影響を与えたとされる。
蔡総統は、現在の台湾では文化の発展や表現が政府に禁じられることはなく、人々の言論や表現の自由は保障されていると言及。先人の貢献が今の台湾を築いたとし、世界の台湾のために共に努力していこうと人々に呼び掛けた。
イベントでは歌手やダンサーらがパフォーマンスを披露。同協会が創設された時代の楽曲の他、台湾語や客家語、台湾原住民(先住民)族の言語の楽曲も演奏され、台湾文化の多様さが表現された。
114: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25 01:41:12.61 .net
苗栗客家文化館 展出老陶之美
04:10 2021/10/23
苗栗縣頭份市過去擁有多座百年歷史陶窯廠,因滄海桑田都已消失不見,
台灣陶文化協會理事長鄧淑慧花了多年功夫,考究頭份「恒益窯」與「興隆窯」的源起,
還實地到老窯廠所在地挖尋昔日老陶遺跡,並發起募集老陶活動。
鄧淑慧辛苦蒐集的珍貴陶器及史料,今(23)日起在苗栗客家文化館展出,
讓民眾了解苗栗客家陶器之美。
百年歷史文物 見舊手路
頭份「斗煥坪」早年是許多不同族群交易往來的據點,透過日據時期的
《臺灣工場通覽》文獻發現,百年前的斗煥坪曾經有兩間窯廠,分別是「興隆窯」
與「恒益窯」,登記創立的時間皆為1915年,但經田野調查後發現當年窯主的
上一代就已經開始營運窯場,因此推斷窯廠於清朝末年就已存在。
「興隆窯」與「恒益窯」老窯廠,是目前台灣已知「最早的客家窯廠」,
雖然窯址已因高鐵施工所覆蓋,但經鄧淑慧等人發起的採集研究,
仍自地面撿拾到「窯汗磚」、「窯具」、「陶瓷碎片」等大量文物,
從中看見已幾近失傳的福州師手路,印記也相當獨特,推估這些老陶器已有百年歷史。
福州來台窯師 落地生根
在當年「興隆窯」與「恒益窯」的戶籍內,有多位自福州來台工作的陶師,
他們的足跡曾遍及新竹、苗栗、台中、鶯歌、松山等地的各家窯廠。
其中有多位福州師娶客籍女子為妻,並落地生根開設自己陶廠,如新竹林景振、
關西李厚官、苗栗林榮飛及李依五,進而成為道地的客家人,
並成為客家陶的中流砥柱,及發展源流的重要軌跡。
經過鄧淑慧多年採集證據考究源起,將歷年來所得整理完畢,
在銅鑼客家文化館展出「頭份百年古窯特展」,10月23日展至11月28日止,
希望讓民眾看見台灣傳統陶器之美,並探尋客家先民的生活歷程。
115: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26 02:17:08.69 .net
文資活化修復一大步 中市大里菸葉廠納入前瞻計畫補助
2021/09/17 10:20
有70多年歷史的台中市大里菸葉廠,由立委何欣純爭取納入前瞻計畫保存文物資產,
廠區建築群7棟歷史建築及考古遺物典存庫房修復再利用,已獲核准補助4200萬元,
何欣純強調,菸葉廠活化案納入前瞻計畫,可說是文資活化修復推動重要一步,
未來也會持續爭取經費。
大里菸葉廠在1934年日治時期建造,運作至2017年底,廠區在2016年被登錄
為台中市歷史建築,2019年11月擴大為全區,歷史建築包含了康樂室、
大禮堂、辦公室、鍋爐室、桶菸倉庫、修理室等,建築群合計有17棟、
廠區總面積約1萬5千多坪。
大里菸葉廠轉型再造計畫開發費用約4億元,近年來何欣純等民代爭取納入前
瞻計畫經費,日前文化部將《台中菸葉廠產業場域轉型再造計畫》納入,
已獲核准補助4200萬元,可加速推動園區內歷史建物的規劃,
全區機電消防管線、建物構造的安全評估等規劃,
以及後續歷史建物修復工程的啟動。
何欣純說,大里菸葉廠幅員廣大,所涉面向廣泛,宜有整體計畫的概念,
文化部已由次長蕭宗煌成立跨局處小組,積極推動統籌相關需求進行規劃,
並將台中歌劇院「藝術創作基地」需求納入菸葉廠整體使用計畫中,
考古遺址出土遺物典存庫房的規劃設計,也正在進行中。
116: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26 18:16:56.59 .net
台湾文化協会発足100周年 蔡総統「先人望んだ自由な時代に」
10/18(月) 17:00
日本統治下で台湾人の文化活動への参加を促進しようと「台湾文化協会」が立ち上げられてから17日で100周年を迎えた。台北市内で催された記念イベントに出席した蔡英文(さいえいぶん)総統は、文化に活力があれば、国家にパワーが宿ると指摘。近年、政府が推進してきた文化政策などを挙げ、同協会を発足させた先人たちが望んだ自由な時代が到来したと語った。
1921(大正10)年10月17日に設立された台湾文化協会。刊行物や各地での講演などを通じて近代的な知識や思想を広め、後の台湾の社会や文化に大きな影響を与えたとされる。
蔡総統は、現在の台湾では文化の発展や表現が政府に禁じられることはなく、人々の言論や表現の自由は保障されていると言及。先人の貢献が今の台湾を築いたとし、世界の台湾のために共に努力していこうと人々に呼び掛けた。
イベントでは歌手やダンサーらがパフォーマンスを披露。同協会が創設された時代の楽曲の他、台湾語や客家語、台湾原住民(先住民)族の言語の楽曲も演奏され、台湾文化の多様さが表現された。
117: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27 00:19:47.04 .net
學童扮五毒大神 娃娃神將吸睛
04:10 2021/10/26
一連8天的東港迎王平安祭典,25日遶境東港鎮內,各陣頭、家將無不使出渾身解數,
而隊伍中由學童組成的「五毒大神」最為吸睛,不少信徒爭相下跪祭拜,
神將從頭上穿過,藉以消災解危,廟方透露,今年將申請文資保存,期待文化能夠傳承。
東港共和堂主委張瑞興表示,此科五毒大神組成年輕最輕僅幼稚園中班,
最大則是國中一年級,跟其他成年陣頭相比,體型顯得嬌小可愛,遶境期間,
沿路信徒熱烈歡迎這群娃娃家將,也吸引攝影愛好者搶拍。
地方文史工作者指出,五毒大神相傳是5個孩子發現蟾蜍、蜈蚣、壁虎、毒蛇及蜘蛛,
5種妖怪在村內5口井內下毒,通知大人卻沒人相信,5人投井以身試毒喪命,
中毒後遺體分別呈赤、青、黃、黑、白5色,拯救村莊舉動感動上天,
由玉皇大帝欽點為五毒大神。
張瑞興說,共和堂供奉主神邢府千歲,1934年成立五毒神將團,成員由5名主神、
2名武差及1名文差共8人組成,打臉後武差手握刑具、文差手持令旗,
主神則是握著寶珠與葫蘆,為地方驅逐瘟疫與邪穢。
過去擔任神將屬無上榮耀,無奈近年來受到少子化影響,神將成員越來越難招聘,
團隊教練張瑞彬說,今年特地上網招募,找來10人,其中2人臨陣退出,
正巧湊齊8人;由於孩子個性大不相同,遶境期間偶爾會因疲累而鬧脾氣,
只能好言相勸,所幸都能順利走完全程。
五毒大神僅迎王期間出陣,屬於科年限定,因此每每出現總會吸引信徒膜拜,
張瑞彬說,為傳承地方文化,今年特地申請無形文化資產認定,
盼能順利通過留下難得傳統藝陣。
118: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27 01:55:29.13 .net
屋主從抗爭到理解 價值上億士林夜市餐廳指定市定古蹟
2021-10-25 14:27
北市文化局今審議士林區「大東路54號」文化資產價值,
該建築現今是位於士林夜市內的泰式餐廳,過去是社會運動參與者郭琇琮醫師的故居;
文資委員考量整體格局與細部風格兼容台灣、日本與歐式風格,
並展現士紳豪宅建築價值,同意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所有權人表示,
原本想說抗爭到底,在跟文化局溝通後,希望自己能為社會留下一點東西,
但該處土地價值達上億,希望市府分擔經費,不要讓民眾損失太大。
「大東路 54 號」由日治時代開始就是士林望族郭家的居住地,
也是日治時期至國民政府時期的重要社會運動參與者郭琇琮的故居。
郭琇琮畢業之後出任台大醫院外科醫生、醫學院講師,二二八事件爆發之後,
加入共產黨對抗國民政府體制。
文資委員會勘後認為,建築約於大正中後期至昭和年間改建,
原屋主郭家為士林地區士紳,建物原有三落,現第一落保存完整、
第二落殘存牆體、第三落已拆除。現有殘存部分仍可見大正時期的士紳豪宅建築價值。
建築立面有貼白色面磚與洗石子窗框、立柱,是介於現代主義與西方歷史主義之間的
折衷形式,內部第二進立面有青瓷花磚,內部地坪貼日治時期馬賽克磚與磨石子,
並有各種不同型式的窗戶,具備重要建築價值。
文資委員投票後過半數同意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所有權人蔡先生和簡小姐表示,
聽到通過後,心情激動還掉下眼淚,他們說,原本想說抗爭到底,在跟文化局溝通後,
希望自己能為社會留下一點東西,未來若能繼續商業使用,也是活絡古蹟的好方法,
否則沒有「人氣」放著也是荒廢。
蔡先生和簡小姐表示,該處土地價值高,以對面物件為例,30坪售價1.8億元,
大東路54號則是100多坪,價值更高,盼文化局可以協助修復再利用計劃
以及分擔修繕經費,不要讓民眾損失太大。
對此,文化局副局長田瑋表示,將協助所有權人規畫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至於分擔經費問題,市定古蹟最高可以由市府補助九成,原則上可行,
但要視所有權人經濟狀況,他提醒,所有權人在修復再利用計畫完成後,
可以再去爭取古蹟容積移轉辦法。
同時,期望藉由此案,替列冊古蹟開一個好的先例,使民眾願意信任政府。
119: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27 02:23:53.93 .net
古寧頭戰役72周年紀念 太武山超薦法會悼英靈
20:51 2021/10/26
紀念「古寧頭戰役」72周年,國防部後備指揮部與金門縣佛教會
今(26)日在太武山公墓舉辦超薦法會,後指部指揮官姜振中中將率部向長眠地下的
先烈英靈致敬,在裊裊青煙中傳達金門軍民對他們犧牲、奉獻的無盡哀思和悼念。
「古寧頭戰役」爆發於1949年10月25日0時30分許,國共雙方激戰3天,
最終以共軍全軍覆沒,5000多人被俘,4000名共軍與2000多名國軍陣亡落幕。
72年後的今天,古寧頭海域依舊潮來潮往,昔日滾滾黃沙早已硝煙散盡,
但兩岸大時代的往事並未如煙。
姜振中中將在金防部指揮官任內,即規畫這項在太武山舉辦的超薦法會,
在金門佛教弘法基金會、太武山海印寺住持釋性海法師和盈春閣餐廳負責人
李甘桐的響應和支持下,結合地方佛教團體大力促成。
今天的周年紀念法會由金門縣佛教會、地藏王菩提禪寺協會及太武山海印寺等
佛教團體共同協辦,並邀請台灣6名高僧專程跨海助念。
姜振中再率同北區、中區指揮官虔敬祭拜,向在這場戰役中犧牲的官兵,
致上最崇高的敬意,也祈祝護佑軍民平安,順利推動各項防務和建設工作。
法會共設供108桌,祭品較往年更加豐富,主辦單位還虔誠準備山東饅頭、
辣椒醬與麵食,讓來自各省的官兵英靈享用家鄉味,為莊嚴法會平添幾許溫馨。
120: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28 01:23:12.80 .net
國美館館長梁永斐參觀蒲添生110雕塑紀念展
2021-09-23 18:29
今年適逢臺灣前輩雕塑家蒲添生110年冥誕,國立臺灣美術館梁永斐館長
23日前往國父紀念館參觀「塑×溯─蒲添生110雕塑紀念展」,
由蒲添生雕塑紀念館蒲浩志館長及藝術家蒲宜君陪同導覽,
就蒲添生雕塑藝術風格及創作內涵相互交流,並細數藝術家與國美館多年的淵源。
蒲添生老師曾任臺灣省立美術館(現國美館)的籌備委員,其畢生投入雕塑創作
與教育工作50餘年,曾推動創立「臺陽美術協會」以及「省展」的雕塑部,
更於1949年起擔任臺灣省教育廳講習會教席達13年,
除了對臺灣早期雕塑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力外,更培育了無數優秀藝術人才。
他在日本學習期間,師事日本雕塑大師朝倉文夫先生,作品風格承繼了朝倉雕塑的精神,
1941年從日本返國之後,透過身兼導師以及岳父身分的陳澄波介紹,
創作了多件各界名流或其親屬雕像作品,為此還創設了臺灣第一座的鑄銅工廠。
綜觀蒲添生所雕塑過的名人胸像,就如同在閱讀臺灣從日治時期綿延半世紀以上,
臺灣政治、社會等歷史變遷過程的縮影。
而其子蒲浩明及孫女蒲宜君一家三代皆為臺灣優秀創作者。
國美館收藏典藏蒲添生作品共11件,包括完整收藏他晚年著名的《運動系列》(10件)外,
另有典藏1件1944年作〈陳老太太像〉的頭像作品。其中《運動系列》作品
有8件是1988年蒲老師在世時向其本人購藏,後於2017年再由蒲浩明教授捐贈2件,
補齊此系列之典藏。
《運動系列》是蒲添生於1988年韓國世界奧林匹克運動會期間,
從電視轉播及報紙登載有關蘇聯、羅馬尼亞等國之優秀選手在體操項目曼妙表演,
產生創作動機。
適逢2020奧林匹克於今(2021)年在日本東京舉辦,本館特將此系列作品以
「躍動吧!青春」為主題,正於美術館園區戶外空橋的藝術櫥窗中展出作為呼應。
而〈陳老太太像〉一作,則是蒲添生為日治時期日本紅十字社臺灣支部醫院
陳春坡醫師之母所創作的塑像,作品表現出一位經歷歲月刻畫與堅毅精神的女性,
祥和的眼神帶有母性慈愛的寬容。
蒲添生所創作的人物塑像特色,始終是特別強調對人體精準寫實再現的能力
及個別生命力的表現,作品著重在呈現出肉體外在形式之美與蘊含的精神內涵,
這部分同樣展現在此次「塑×溯─蒲添生110雕塑紀念展」
展出的〈林靖娟老師紀念像〉一作以及多件塑像作品當中。
國美館館長梁永斐表示,蒲添生三代在法國沙龍雕塑類組共獲得17座獎項,
可說是臺灣雕塑第一家族。而國美館自2018年執行文化部「前瞻計畫:重建臺灣美術史」
計畫以來,持續探訪臺灣各時期重要珍貴藝術作品,除了建構臺灣美術史脈絡典藏外,
同時亦積極地向國人推廣、引介這些兼具歷史意義以及美學價值的藝術作品。
此次前往觀展,除了一睹藝術家精湛作品外,
更是對蒲氏家族長年以來推動雕塑藝術教育的精神予以肯定支持。
121: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28 01:26:21.86 .net
澎湖群島:臺灣海峽上的島嶼歷史及對臺灣的價值
2021年10月27日 上午10:40
澎湖群島是位於臺灣海峽東南方的島群,隔著澎湖水道與臺灣本島相望,
距離約為50公里,與中國則相距大約140公里。
島群共有大大小小64座島嶼,分布在南北約60公里、東西約40公里的海域間,
其中多半為無人島,若再加上岩礁數量,則多達90多座。澎湖群島位於臺灣海峽,
地處臺灣與中國之間,歷史上曾遭歐美列強覬覦,日治時代及國民黨政權時期
也長期視其為軍事要塞,現在則成為富含觀光與歷史魅力的島嶼群,吸引不少遊客前來。
澎湖群島與馬公市簡介
澎湖群島(以下稱澎湖)為臺灣海峽上的島群,全域歸澎湖縣管轄,
將無人島與岩礁都算在內,面積共有141.1平方公里,不過乾潮時與滿潮時的面積差距頗大,
乾潮時面積會增加2成。除縣政府所在地馬公市所處的澎湖本島外,尚有西嶼、白沙島、
吉貝嶼、虎井嶼、望安島、七美嶼等島嶼,這些島嶼皆具有複雜的海岸線,總長超過300公里。
澎湖最大城市馬公市人口約6萬多人,而澎湖縣人口約11萬,換句話說,
澎湖縣民泰半為馬公市民。馬公舊稱「媽宮」,得名自祭祀媽祖的澎湖天后宮,
1921年才改稱馬公。
馬公市以港口為中心發展起來。日治時代曾作為軍港繁盛一時,設有海軍要港部,
因此許多內地人(日本本土出身者及其子孫)居住於此,特別是馬公港對岸的測天島,
為其群居之所。與高雄、基隆相同,當時澎湖被視為軍事要塞,全面禁止拍照與寫生。
馬公以美麗夕照聞名。於日治時代修整為軍事要塞,1923年4月23日,
當時還是皇太子的昭和天皇也曾到訪此處。圖為馬公觀音亭夕照
此外,馬公城郊至今留有日治時代設立的軍人官舍,戰後成為中華民國國軍居住區,
現在許多房屋重新作為藝術工坊開張,吸引許多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