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歴史】台湾の歴史を語るスレPart2【台湾史】at TAIWAN
【歴史】台湾の歴史を語るスレPart2【台湾史】 - 暇つぶし2ch100: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14 02:48:43.00 .net
拚2025完工!台鐵啟動日治鐵路宿舍修復 超美示意圖曝光
2021-10-13 10:36

等了15年!
台鐵局職工福利委員會今與美德耐集團簽訂「鐵路局機務段員工連棟宿舍修復再利用計畫」
ROT合作案,這是台鐵職福會首個歷史建物修復案,啟動日治時期鐵路宿舍修復計畫,
預計2025年底前完工,屆時將成為台鐵和台北的新地標、新亮點。
「守護歷史建物、台鐵職福會ROT首案」今上午10時在台鐵局大樓會議室由台鐵職福會與美德耐集團簽訂。
台鐵職福會說,為守護鐵路文化脈絡,將依循文化資產保存精神,與美德耐集團共同合作,
修復保存珍貴鐵路文化資產。
台鐵職福會主委林佑哲說,這個修復等了15年,也是台鐵職福會首次引進民間企業投資,
自行籌資修復歷史建物。
他說,以前都是老火車跟軌道復駛以及修復,大面積歷史建物比較少琢磨,
該次修復計畫歷史建物面積高達1183坪,總共68棟,將依循文資精神跟法令,
修復並完整保存各項珍貴鐵路資產,希望可以呈現當年生活紋理跟活力,
希望三到四年就可以修復完畢,重新融入當地生活,成為台鐵跟台北市(中山區)新地標。
台鐵職福會說,該宿舍群建於日治昭和時期,原為鐵路員工宿舍,
沿鐵道部主線設置於舊台北市鐵路線北側,屬日治時期判任官甲種、乙種、丁種宿舍,
呈現當年鐵道部建築格局,配置則為雙併、兩棟間設有防火巷,且設有防火山牆,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於2007年將之指定登錄為歷史建築,該宿舍群能充分展現並保留
當年建築特色與生活面貌,彌足可貴,具保存價值。
台鐵職福會說,美德耐集團近來將經營觸角延伸至交通領域,初試啼聲的第一步即是
2017年經營桃園捷運機場線,而後於前年承攬長庚醫療-桃園長庚轉運站商店區,
去年又循著舊軌道串起隱身台北市中心的日治時期鐵路宿舍,發展獨樹一格的軌道經濟,
探尋著臺灣各個角落的温度與感動。
台鐵職福會說,美德耐集團執行該計畫,將投資新台幣逾3億元進行修復整建及維護管理,
預計2025年底前完工,除了傳承鐵路文化,更延續日治時代的建築傳統,
讓昭和時期的鐵路宿舍,搖身一變成為穿梭於傳統與現代交錯的新商圈,
引進不同生活所需機能,依類型做為區隔,成為民眾遊憩、探訪、展開快樂的亮點基地,
可視為邁出「鐵路文化精神」文藝復興的第一里路。
台鐵職福會說,該項歷史建築修復計畫,以延續整體社區氛圍及歷史文化為主軸,
保留原有鄰里間的巷弄配置,尊重都市紋理發展軌跡。並將重新串起鐵路員工宿舍群
與社區連結,將以開放空間、綠樹廣場、休憩小站等各種設施,活絡區域,值得國人期待。
立委蔣萬安說,這個新地標是自己從小長大的地方,文化是城市靈魂,古蹟是城市記憶,
一個城市要有特色,仰賴歷史建物保存,對外開放會帶來很大好處,可以帶動商機、
注入人潮,並活絡地方跟社區。完成後,離台北市成立大型博物館又向前邁了一大步。
他說,台北有400多處古蹟,是全台之最,未來台鐵機務人員宿舍整理後,
很令外界期待,也希望透過歷史重現台北光榮。
勞動部退休福祉司司長謝倩蒨說,台鐵人在那生活跟打拼一定留下很多美好記憶,
秉持對文化資產保留,台鐵職福會經過十幾年的堅持,在各界努力之下讓它復活,
也希望該建物的完成能帶給台鐵職工更多福利。

101: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14 21:14:32.86 .net
基隆市の歴史文化園区お披露目  仏議員団、清仏戦争の遺構訪れる/台湾
10/10(日) 19:07
北部・基隆市で9日、異なる時代の遺跡を整備した「沙湾歴史文化園区」の供用開始を記念する式典が催された。園区には1880年代半ばに起きた清仏戦争の遺構が含まれ、林右昌(りんゆうしょう)市長が訪台していたフランスの議員団を案内した。
清仏戦争で基隆は、台湾北部の主要な戦場の一つとなった。一行は同戦争で命を落とした兵士をまつる「清仏戦争記念園区」を訪れ、献花した。議員団を率いるアラン・リシャール元仏国防相は、有意義な文化活動に参加できたのは非常に喜ばしいことだと語り、台湾との協力や交流をさらに深化させていく考えを示した・
沙湾歴史文化園区は4年かけて整備され、清仏戦争の遺構のほか、台湾原住民(先住民)族バサイ族の貝塚や日本統治時代の海水浴場などもある。
林市長は、沙湾歴史文化園区では異なる時代の遺跡が見られるとし、都市設計と歴史文化の融合を通じて、都市と遺跡を共存させられたことに喜びを示した。

102: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15 02:46:43.15 .net
竹市南大路警舍委外 11月開放
2021/09/06 05:30

新竹市政府投入4572萬元修復歷史建築南大路警察宿舍,
委由國際性藝文展演策劃團隊時藝文化創意公司營運,將在11月開放。
提供藝文空間、複合商店、老樹文創市集與期間限定藝術裝置,打造成重要文創據點。
新竹市文化局表示,南大路警察宿舍為典型雙拼木造日式宿舍,共2棟4戶,
興建於1929年到1935年間,見證日治時期黑金町、台鐵機務段及車站周邊發展,
2016年2月登錄為歷史建築。
文化局表示,未來南大路162及166號區域規劃藝文空間、複合商店、
老樹文創市集與期間限定藝術裝置。
開發新竹特色文創商品並販售咖啡、輕食與甜點;
週末文創市集規劃以新竹在地品牌為優先,鼓勵地方創生青年參與。
南大路145及147號區域則規劃為展覽空間、導覽中心、活動廣場與日式餐廳。
連結新竹文化、在地故事並配合志工培訓計畫成立地方導覽中心,
固定推出關於黑金町的文化導覽之旅,讓民眾了解在地人文風情。
預計2023年BOT引進日本東京三代傳承名店燈燈庵(TOUTOUAN),
提供道地日式料理。
此外,繼玻璃傳統技藝、木雕、漆藝、螺鈿工藝,新竹市無形文化資產審議會決議,
新增登錄「古琴製作」、「傳統建築彩繪」為傳統工藝,保存者分別為單志淵、
傅栢村,並新增林瑤農為「玻璃傳統技藝」保存者,其中古琴製作是率全國之先,
首次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

103: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16 01:51:15.76 .net
國圖推美學古籍展 展出宋、元、明、清等歷代館藏珍品
14:51 2021/10/15

為推廣閱讀與引領大眾認識傳統文化美學,國家圖書館自即日起至12月1日舉辦
「玩.美生活」傳統文化美學古籍文獻展,展出逾60種宋、元、明、
清等歷代具有代表性的藝術類珍貴古籍與文物精品,分享精緻的文化盛宴。
有感疫情導致社會不安,為安撫人心,國圖特別選在10月金秋時節,
推畫「『玩.美生活』傳統文化美學古籍文獻展」,精選館藏宋、元、明、清等
歷代具有代表性的藝術類珍貴古籍與文物精品逾60種,分類引薦大眾,
一睹珍貴的古籍風采,希冀引燃社會大眾親近古籍之熱情,分享精緻的文化盛宴。
同時並配合展覽主題,舉辦線上主題猜謎遊戲以及書箋製作體驗活動。
國圖館長曾淑賢表示,本次展覽活動,配合今年秋季閱讀講座主題「傳統文化美學」,
以強調生活藝術的四大關鍵「閒、情、雅、趣」作為展覽主軸。
而在展場設計與氛圍營造上,宛如古人生活園居再現,特別設置「古人品茶情境區」,
擺放仿宋的家具布置,藉以體現風靡宋代休閒文化的品茗時尚潮流,
營造宋人精緻生活中茶宴文化之氛圍外,更設計一款線上「宋人茶宴體驗猜謎遊戲」,
提供參觀民眾親身嘗試,寓教於樂。
國圖提到,本次展覽特別自館藏的珍貴古籍文獻中精選展出,諸如明代萬曆年間雕印的墨譜
《程氏墨苑》、中國古代天文星占書集大成之作《天元玉曆祥異賦》、
古代神話傳說最豐富的一本奇書《山海經》、刊刻於宋嘉定六年的國寶級善本
《註東坡先生詩》、唐朝隱士陸羽所撰的茶學著作《茶經》、
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淸照之父—北宋文學家李格非所撰地理典籍《洛陽名園記》、
明代戲曲專家高濂的養生專著《雅尚齋遵生八牋》等,皆為平日難得一見的珍本,
歡迎民眾把握機會,親自前往欣賞古籍之美。

104: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17 03:20:16.25 .net
南鯤鯓代天府《藝陣演義》盛大開幕 展現宗教文史風華
16:59 2021/10/16

南鯤鯓代天府每年4大進香期,進香人次合計逾千萬,其中在乩童大會串
與陣頭大匯演為其重要特色,廟方今年邀請學校及各地的特色陣頭團隊,
將藝陣從街頭搬到舞台,進行為期2天展演,16日開幕日,由跳鼓陣、
龍鳳獅團、十二婆姐等各式藝陣輪番演出,台下觀眾看得目不轉睛。
陣頭是常見在台灣廟會進香的優美宗教文化,台南市政府藉由推廣一校一藝陣
及開創更多藝陣舞台,推動藝陣傳承發展。
南鯤鯓代天府支持市府的用心,今年在文化部的推動指導下舉辦
「五府千歲進香期-藝陣演義」,活動原定6月5、6日,但因疫情關係,
延至10月16、17日舉行。
今天開幕式上,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台南市長黃偉哲、
立委賴惠員與市議員方一峰等人均到場觀禮,廟方同時也舉辦《台灣第一大醮》等
8本新書發表會,8本書記錄出版南鯤鯓代天府近10年來的重要發展軌跡。
黃偉哲說,台南有文化古都與眾神之都的美譽,宗教文化占了重要的位置,
相信大家對日前舉辦的全球鯤鯓王活動記憶猶新,
此次整合藝陣演出的活動更可見南鯤鯓代天府長期對於維護藝陣文化所付出的心力與貢獻。
李連權表示,小時候在佳里、學甲長大,對南鯤鯓代天府的宗教習俗早已耳濡目染,
看著五府千歲進香期的規模愈來愈盛大,期望未來協助廟方將此一民俗升級為國際重要文資;
另外廟方欲籌建文化美術館,他也答應擔任諮詢委員的召集人助一臂之力外,
也盼將南鯤鯓推向成為國際級旅遊聖地。

105: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17 18:59:01.76 .net
李登輝氏を記念した音楽会、来月15日開催 歌と語りで生涯振り返る/台湾
10/14(木) 18:54
昨年7月末に逝去した李登輝(りとうき)元総統を記念した音楽会が来月15日、台北市の国家音楽ホール(国家音楽庁)で開かれる。李登輝基金会が14日発表した。歌声と語りで李氏の生涯を振り返る。語り手は演出家で脚本家のウー・ニェンチェン(呉念真)さんが担当する。
基金会によれば、李氏は台北市長在任時に台北市音楽フェスティバルの開催を推進するなど、文化や芸術への情熱を示してきた。そのため基金会は、文化や芸術に対する李氏の強い思いを引き継ぎ、記念音楽会を毎年開催することを決めた。
今年の音楽会は、「日本統治時代出身」や「民主主義への憧れ」、「総統直接選挙」など10のテーマを設け、それぞれのテーマごとに李氏が聞いたことがある曲や歌ったことがある曲、同年代の曲を選んだ。日本の童謡「赤とんぼ」や曽文恵夫人が愛した「月夜愁」、李氏が晩年好んだ「千の風になって」などが披露されるという。李氏の母校、淡江中学(高校)の卒業生で主に構成される「八角塔男声合唱団」が歌を担当する。
基金会は李氏の生前に開催していた食事会に代わり、今後は記念音楽会を通じて運営資金を募るとしている。

106: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18 02:12:52.28 .net
台灣文化協會百年 文人齊聚紅樓宴
12:442021/10/17

台灣文化協會成立100周年,為紀念這個重要的日子,東華大學老師朱嘉雯17日在台北福容飯店,
主講「《紅樓夢》與日治時期以來台灣文學的關係」,並邀請台灣文化名人及學界、
商界人士,參與一場別開生面的「台灣紅樓宴」。
100年前的今天,台灣地方領袖林獻堂、林熊徵、蔣渭水、蔡培火等1000多人共同組成了
「台灣文化協會」,此後藉由舉辦各種主題演講、文化劇團、夏季學校、巡迴播放電影等活動,
深耕台灣文化,其間便有日據時期台灣第一才子呂赫若,透過翻譯《紅樓夢》,
以及大量書寫家族小說、女性文學,來呈現對時代的關懷。
同時還有文壇大老葉石濤在終戰前夕,為了將自己的書寫文字由日文轉為中文,
而將《紅樓夢》從第1回至第120回整整抄了1遍,從此對於白話文書寫豁然開通。
朱嘉雯表示,每位作家因應時代問題,都會出現特殊風貌的紅學解讀與文化創作,
今日我們齊聚一堂,品嘗《紅樓夢》裡的諸多菜色,其實就是對於經典的另一番創意解讀,
猶如當年台灣文化協會的組成人員來自醫學、法學、文化界等不同領域人士,
大家有志一同自覺性地發起文化啟蒙運動。
我們今天也有來自文學界、教育界,及社會各界人士共同感受文學世界裡,
從口感到心靈的多層次豐富饗宴,期盼我們站在先賢的文化成果之上,
將《紅樓夢》的創意詮釋,推向一個新的時代高峰。
與會人士包括台灣文學大師黃春明、名作家教授洪蘭、前台灣大學校長國防部部長孫震、
前僑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信世昌、法官張瑜鳳、前教育部處長林政弘、
前台灣文學館館長中央大學文學院長李瑞騰、東華大學校長趙涵㨗,
與聯合文學出版社總編輯周昭翡等。
眾人就《紅樓夢》裡的著名菜餚茄鮝、豆腐皮包子、野雞崽子湯、棗泥餡山藥糕等,
抒發飲食心得,場面溫馨,富有人文饗宴的氣息。

107: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19 02:25:50.03 .net
「民主是台灣的百年基因」 游錫堃:最早選舉在1935年
2021/10/14 17:29

立法院長游錫堃今天出席「立法院獎助國會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頒獎典禮,
他在致詞時表示,台灣民主,百年追求,民主是台灣的百年基因。
百年來先賢勇敢追求自由民主的犧牲與奉獻,至今仍然不斷啟蒙著我們。
身為台灣人,不能不知台灣史。未來,台灣的民主會不斷蛻變與進步,
期許下一代能夠繼續鞏固民主、發揚民主。
游錫堃指出,選舉是民主政治的要素,台灣最早的選舉,
可追溯到日治時期的1935年,這也明顯是受到林獻堂、蔣渭水等先賢所領導,
於1921年成立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與台灣文化協會密切影響。
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再加上蔣渭水設立的台灣文化協會,
是台灣的兩個重要啟蒙運動,為台灣的民主自由整地、播種,影響深遠。
游錫堃致詞時首先恭喜獲獎同學,也感謝他們踴躍參加這次活動,游錫堃指出,
為感謝百年來先賢為台灣民主奠基,立法院今年特別舉辦了
「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百年展」、「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百年展徵文活動」、
「立法院獎助國會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獎」、贊助「2021蔣渭水台語漢詩吟唱比賽」、
「台灣民主時刻館」開館、出版「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百年展專輯」等一共六場活動,
希望下一代能繼續鞏固發揚民主精神。

108: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20 01:21:06.43 .net
恐地層下陷?抽地下水當自來水源引疑慮 屏縣府:想太多
2021/09/12 17:19

屏東縣政府為了提高自來水普及率鼓勵各鄉鎮使用自來水,
與自來水公司計畫在里港鄉抽地下水做為自來水源,引起民眾擔心地層下陷及農業、
養殖用水不足,縣府水利處表示,各鄉鎮市的水源多數都是抽取地下水供自己使用,
屏東市抽了50年也沒有地層下陷,民眾想太多了。
里港鄉公所最近將舉辦自來水接管等相關說明會,鼓勵民眾使用自來水,
由於自來水的水源選定從地下水抽取,引起部分民眾的疑慮,怕造成地層下陷,
擔心地下水源被抽取後讓農業灌溉用水及養殖用水不足,影響農民的經濟。
縣府水利處說明,里港鄉民有意使用自來水超過6成,大家都希望有自來水可以使用,
而水源就是要自給自足,從自己鄉內抽取後供鄉民使用,至於民眾擔心自來水公司
大量抽水後會造成一般民眾及農民抽不到地下水,實際上因抽水層不同,
並不會造成重大影響,例如,屏東市從日治時期就抽取地下水作為自來水的水源,
時間已超過50年,地層也沒有下陷,農作也不受影響,而其他萬丹、
新園等鄉鎮也都是抽取地下水,證明民眾的擔心是多餘的。

109: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21 01:18:47.98 .net
北港朝天宮度化眾生 推慈悲列車環島除災祈福
2021/10/20 14:13

台灣1年多來深受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所苦,社會惶恐不安,
北港朝天宮今年除持續舉行「悲心廣行-水陸大法會」外,將自11月6起,
進行為期17天「慈悲列車環島除災祈福之旅」,以度化歷年鐵路上車傷橫厄之眾生,
首創天上聖母聖駕搭乘火車環島祈福之先例。
「慈悲列車環島除災祈福之旅」自下個月6日展開,駐駕舉辦祈福法會地點如下:
新北市—中和福和宮、台北市—萬華青山宮、基隆市—擁恆文創園區、
花蓮縣—花蓮港天宮、高雄市—高雄元亨寺,最後於11月22日返回北港朝天宮,
開始為期14天的第2屆「悲心廣行—水陸大法會」。
北港朝天宮為讓大眾方便參與,有意報名法會之信眾,可透過線上報名參加;
法會期間亦同步線上直播,方便大眾共同為全球疫情及國家祈福。

110: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22 03:10:23.53 .net
走過88風災12年 小林夜祭復振大武壠族文化
22:36 2021/10/20

「小林大武壠族夜祭」20日晚間6時於高雄甲仙小林里平埔文化園區小林公廨舉行,
參與的大滿舞團繼「2021國慶焰火在高雄」中擔綱開幕演出,
現也帶著這份榮耀回到家鄉,於夜祭現場帶領族人傳唱大武壠族古謠。
高巿府文化局副局長林尚瑛今晚代表高雄市政府出席時表示,
今年是小林遭逢莫拉克88風災後的第12個年頭,族人不斷地努力從事許多文化復振工作,
文化局多年來也持續協助小林大武壠族一系列的文化復振與培訓,
包含協助辦理夜祭與歌舞文化節二項傳統祭儀,以及推動大武壠族的古謠培訓與數位典藏、
文化繪本、刺繡、小小導覽員培訓等課程。
目前「小林夜祭」、「阿里關夜祭」、及「頂荖濃夜祭」已登錄為高雄市3大重要平埔
(大武壠族)祭典。期待世代子孫都能夠體驗、參與這歷史悠久的夜祭,
也守護大武壠族的文化。

111: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23 03:14:13.93 .net
列管老樹將增51棵 桃園市累計351棵
2021/09/23 05:30

市府農業局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進行老樹普查,近期送請樹木保護審議委員會評估,
可望新增51棵老樹列管,全市累計老樹將達351棵,新增老樹包括新屋區
大坡國小的107歲象牙樹、大溪國小榕樹群。
1百棵達百歲以上
農業局林務科長傅瀅濱表示,市府不定期與林務局合作普查老樹,
今年預計新增51棵列管老樹,若全數通過審查,全市將有351棵高齡樹木,
其中有1百棵達百歲以上。市府除會給予老樹身分證,也會提供健康檢查建檔,
並進行病蟲害防治、加強修剪維護。
今年將新增列管的老樹中,唯一的一棵象牙樹,是新屋大坡國小師生暱稱為
「象牙爺爺」的107歲老樹,為日治時期由該校首任校長宮島由多加種植,
而象牙樹是日本宮廷造景的代表樹之一;象牙樹屬於小喬木,生長速度緩慢,
少見於校園,但「象牙爺爺」高達4.7公尺、樹圍2公尺,樹幹斑駁粗壯,守護數代學生。
大坡國小 107歲象牙樹列入
大坡國小學生畢業前都會在象牙樹前許願,當願望成真,畢業生還會重返校園聚首,
向老樹致謝;校長詹益銘形容這棵象牙樹是「鎮校之寶」,每任校長交接時,
都千叮萬囑繼任者要用心保護它,不得怠慢。
大溪國小榕樹群 50年歷史
另,大溪國小操場旁榕樹群約有50年歷史,蓊鬱茂盛、高大挺拔,吸引許多鳥類棲息,
學生們都喜歡在樹下談天說地,另棵光臘樹年紀雖輕,但樹圍達2.5公尺,
每逢春夏之際可見數十隻獨角仙在樹幹上吸食樹液、努力孕育下一代生命的畫面。
傅瀅濱說,今年與學校、社區、地方居民等共同普查發掘老樹位置,
再進行老樹量測調查,也歡迎市民探訪老樹,來趟生態巡禮。

112: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24 12:56:26.10 .net
日本時代の卒業アルバムを展示するイベント 台北科技大で/台湾
10/16(土) 16:51
日本統治時代にルーツを持つ台北市の台北科技大学で、当時の卒業アルバムを展示するイベントが開催されている。
同大は1912(明治45)年、台湾総督府の工業講習所として開校し、その後台北工業学校と改称。来年で110周年を迎える。イベントは日本統治時代に建てられた赤れんが造りの校舎「紅楼」で、文化事業発展学科と図書館が共催している。
イベントの企画や構成を請け負う呉宇凡助理教授によると、図書館には比較的完全な形で日本統治時代のアルバムが収蔵されているという。
またアルバムは学校での生活を記録しただけでなく、日本政府と学校の宣伝物としての役割もあったと指摘。内容やレイアウト、写真には当時の教職員や生徒らの思いや記憶、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ー、当時の社会の権力構造などが入り交じっており、かつての台湾社会や教育の発展を知られる直接の素材だと語った。
修士課程に通う朱芳儀さんは、日本統治時代の高等教育のアルバムに触れる機会は少ないとし、台北工業学校の「男子校」の雰囲気が伝わってくると話した。
11月19日まで。

113: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24 12:56:47.77 .net
台湾文化協会発足100周年 蔡総統「先人望んだ自由な時代に」
10/18(月) 17:00
日本統治下で台湾人の文化活動への参加を促進しようと「台湾文化協会」が立ち上げられてから17日で100周年を迎えた。台北市内で催された記念イベントに出席した蔡英文(さいえいぶん)総統は、文化に活力があれば、国家にパワーが宿ると指摘。近年、政府が推進してきた文化政策などを挙げ、同協会を発足させた先人たちが望んだ自由な時代が到来したと語った。
1921(大正10)年10月17日に設立された台湾文化協会。刊行物や各地での講演などを通じて近代的な知識や思想を広め、後の台湾の社会や文化に大きな影響を与えたとされる。
蔡総統は、現在の台湾では文化の発展や表現が政府に禁じられることはなく、人々の言論や表現の自由は保障されていると言及。先人の貢献が今の台湾を築いたとし、世界の台湾のために共に努力していこうと人々に呼び掛けた。
イベントでは歌手やダンサーらがパフォーマンスを披露。同協会が創設された時代の楽曲の他、台湾語や客家語、台湾原住民(先住民)族の言語の楽曲も演奏され、台湾文化の多様さが表現された。

114: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25 01:41:12.61 .net
苗栗客家文化館 展出老陶之美
04:10 2021/10/23

苗栗縣頭份市過去擁有多座百年歷史陶窯廠,因滄海桑田都已消失不見,
台灣陶文化協會理事長鄧淑慧花了多年功夫,考究頭份「恒益窯」與「興隆窯」的源起,
還實地到老窯廠所在地挖尋昔日老陶遺跡,並發起募集老陶活動。
鄧淑慧辛苦蒐集的珍貴陶器及史料,今(23)日起在苗栗客家文化館展出,
讓民眾了解苗栗客家陶器之美。
百年歷史文物 見舊手路
頭份「斗煥坪」早年是許多不同族群交易往來的據點,透過日據時期的
《臺灣工場通覽》文獻發現,百年前的斗煥坪曾經有兩間窯廠,分別是「興隆窯」
與「恒益窯」,登記創立的時間皆為1915年,但經田野調查後發現當年窯主的
上一代就已經開始營運窯場,因此推斷窯廠於清朝末年就已存在。
「興隆窯」與「恒益窯」老窯廠,是目前台灣已知「最早的客家窯廠」,
雖然窯址已因高鐵施工所覆蓋,但經鄧淑慧等人發起的採集研究,
仍自地面撿拾到「窯汗磚」、「窯具」、「陶瓷碎片」等大量文物,
從中看見已幾近失傳的福州師手路,印記也相當獨特,推估這些老陶器已有百年歷史。
福州來台窯師 落地生根
在當年「興隆窯」與「恒益窯」的戶籍內,有多位自福州來台工作的陶師,
他們的足跡曾遍及新竹、苗栗、台中、鶯歌、松山等地的各家窯廠。
其中有多位福州師娶客籍女子為妻,並落地生根開設自己陶廠,如新竹林景振、
關西李厚官、苗栗林榮飛及李依五,進而成為道地的客家人,
並成為客家陶的中流砥柱,及發展源流的重要軌跡。
經過鄧淑慧多年採集證據考究源起,將歷年來所得整理完畢,
在銅鑼客家文化館展出「頭份百年古窯特展」,10月23日展至11月28日止,
希望讓民眾看見台灣傳統陶器之美,並探尋客家先民的生活歷程。

115: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26 02:17:08.69 .net
文資活化修復一大步 中市大里菸葉廠納入前瞻計畫補助
2021/09/17 10:20

有70多年歷史的台中市大里菸葉廠,由立委何欣純爭取納入前瞻計畫保存文物資產,
廠區建築群7棟歷史建築及考古遺物典存庫房修復再利用,已獲核准補助4200萬元,
何欣純強調,菸葉廠活化案納入前瞻計畫,可說是文資活化修復推動重要一步,
未來也會持續爭取經費。
大里菸葉廠在1934年日治時期建造,運作至2017年底,廠區在2016年被登錄
為台中市歷史建築,2019年11月擴大為全區,歷史建築包含了康樂室、
大禮堂、辦公室、鍋爐室、桶菸倉庫、修理室等,建築群合計有17棟、
廠區總面積約1萬5千多坪。
大里菸葉廠轉型再造計畫開發費用約4億元,近年來何欣純等民代爭取納入前
瞻計畫經費,日前文化部將《台中菸葉廠產業場域轉型再造計畫》納入,
已獲核准補助4200萬元,可加速推動園區內歷史建物的規劃,
全區機電消防管線、建物構造的安全評估等規劃,
以及後續歷史建物修復工程的啟動。
何欣純說,大里菸葉廠幅員廣大,所涉面向廣泛,宜有整體計畫的概念,
文化部已由次長蕭宗煌成立跨局處小組,積極推動統籌相關需求進行規劃,
並將台中歌劇院「藝術創作基地」需求納入菸葉廠整體使用計畫中,
考古遺址出土遺物典存庫房的規劃設計,也正在進行中。

116: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26 18:16:56.59 .net
台湾文化協会発足100周年 蔡総統「先人望んだ自由な時代に」
10/18(月) 17:00
日本統治下で台湾人の文化活動への参加を促進しようと「台湾文化協会」が立ち上げられてから17日で100周年を迎えた。台北市内で催された記念イベントに出席した蔡英文(さいえいぶん)総統は、文化に活力があれば、国家にパワーが宿ると指摘。近年、政府が推進してきた文化政策などを挙げ、同協会を発足させた先人たちが望んだ自由な時代が到来したと語った。
1921(大正10)年10月17日に設立された台湾文化協会。刊行物や各地での講演などを通じて近代的な知識や思想を広め、後の台湾の社会や文化に大きな影響を与えたとされる。
蔡総統は、現在の台湾では文化の発展や表現が政府に禁じられることはなく、人々の言論や表現の自由は保障されていると言及。先人の貢献が今の台湾を築いたとし、世界の台湾のために共に努力していこうと人々に呼び掛けた。
イベントでは歌手やダンサーらがパフォーマンスを披露。同協会が創設された時代の楽曲の他、台湾語や客家語、台湾原住民(先住民)族の言語の楽曲も演奏され、台湾文化の多様さが表現された。

117: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27 00:19:47.04 .net
學童扮五毒大神 娃娃神將吸睛
04:10 2021/10/26

一連8天的東港迎王平安祭典,25日遶境東港鎮內,各陣頭、家將無不使出渾身解數,
而隊伍中由學童組成的「五毒大神」最為吸睛,不少信徒爭相下跪祭拜,
神將從頭上穿過,藉以消災解危,廟方透露,今年將申請文資保存,期待文化能夠傳承。
東港共和堂主委張瑞興表示,此科五毒大神組成年輕最輕僅幼稚園中班,
最大則是國中一年級,跟其他成年陣頭相比,體型顯得嬌小可愛,遶境期間,
沿路信徒熱烈歡迎這群娃娃家將,也吸引攝影愛好者搶拍。
地方文史工作者指出,五毒大神相傳是5個孩子發現蟾蜍、蜈蚣、壁虎、毒蛇及蜘蛛,
5種妖怪在村內5口井內下毒,通知大人卻沒人相信,5人投井以身試毒喪命,
中毒後遺體分別呈赤、青、黃、黑、白5色,拯救村莊舉動感動上天,
由玉皇大帝欽點為五毒大神。
張瑞興說,共和堂供奉主神邢府千歲,1934年成立五毒神將團,成員由5名主神、
2名武差及1名文差共8人組成,打臉後武差手握刑具、文差手持令旗,
主神則是握著寶珠與葫蘆,為地方驅逐瘟疫與邪穢。
過去擔任神將屬無上榮耀,無奈近年來受到少子化影響,神將成員越來越難招聘,
團隊教練張瑞彬說,今年特地上網招募,找來10人,其中2人臨陣退出,
正巧湊齊8人;由於孩子個性大不相同,遶境期間偶爾會因疲累而鬧脾氣,
只能好言相勸,所幸都能順利走完全程。
五毒大神僅迎王期間出陣,屬於科年限定,因此每每出現總會吸引信徒膜拜,
張瑞彬說,為傳承地方文化,今年特地申請無形文化資產認定,
盼能順利通過留下難得傳統藝陣。

118: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27 01:55:29.13 .net
屋主從抗爭到理解 價值上億士林夜市餐廳指定市定古蹟
2021-10-25 14:27

北市文化局今審議士林區「大東路54號」文化資產價值,
該建築現今是位於士林夜市內的泰式餐廳,過去是社會運動參與者郭琇琮醫師的故居;
文資委員考量整體格局與細部風格兼容台灣、日本與歐式風格,
並展現士紳豪宅建築價值,同意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所有權人表示,
原本想說抗爭到底,在跟文化局溝通後,希望自己能為社會留下一點東西,
但該處土地價值達上億,希望市府分擔經費,不要讓民眾損失太大。
「大東路 54 號」由日治時代開始就是士林望族郭家的居住地,
也是日治時期至國民政府時期的重要社會運動參與者郭琇琮的故居。
郭琇琮畢業之後出任台大醫院外科醫生、醫學院講師,二二八事件爆發之後,
加入共產黨對抗國民政府體制。
文資委員會勘後認為,建築約於大正中後期至昭和年間改建,
原屋主郭家為士林地區士紳,建物原有三落,現第一落保存完整、
第二落殘存牆體、第三落已拆除。現有殘存部分仍可見大正時期的士紳豪宅建築價值。
建築立面有貼白色面磚與洗石子窗框、立柱,是介於現代主義與西方歷史主義之間的
折衷形式,內部第二進立面有青瓷花磚,內部地坪貼日治時期馬賽克磚與磨石子,
並有各種不同型式的窗戶,具備重要建築價值。
文資委員投票後過半數同意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所有權人蔡先生和簡小姐表示,
聽到通過後,心情激動還掉下眼淚,他們說,原本想說抗爭到底,在跟文化局溝通後,
希望自己能為社會留下一點東西,未來若能繼續商業使用,也是活絡古蹟的好方法,
否則沒有「人氣」放著也是荒廢。
蔡先生和簡小姐表示,該處土地價值高,以對面物件為例,30坪售價1.8億元,
大東路54號則是100多坪,價值更高,盼文化局可以協助修復再利用計劃
以及分擔修繕經費,不要讓民眾損失太大。
對此,文化局副局長田瑋表示,將協助所有權人規畫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至於分擔經費問題,市定古蹟最高可以由市府補助九成,原則上可行,
但要視所有權人經濟狀況,他提醒,所有權人在修復再利用計畫完成後,
可以再去爭取古蹟容積移轉辦法。
同時,期望藉由此案,替列冊古蹟開一個好的先例,使民眾願意信任政府。

119: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27 02:23:53.93 .net
古寧頭戰役72周年紀念 太武山超薦法會悼英靈
20:51 2021/10/26

紀念「古寧頭戰役」72周年,國防部後備指揮部與金門縣佛教會
今(26)日在太武山公墓舉辦超薦法會,後指部指揮官姜振中中將率部向長眠地下的
先烈英靈致敬,在裊裊青煙中傳達金門軍民對他們犧牲、奉獻的無盡哀思和悼念。
「古寧頭戰役」爆發於1949年10月25日0時30分許,國共雙方激戰3天,
最終以共軍全軍覆沒,5000多人被俘,4000名共軍與2000多名國軍陣亡落幕。
72年後的今天,古寧頭海域依舊潮來潮往,昔日滾滾黃沙早已硝煙散盡,
但兩岸大時代的往事並未如煙。
姜振中中將在金防部指揮官任內,即規畫這項在太武山舉辦的超薦法會,
在金門佛教弘法基金會、太武山海印寺住持釋性海法師和盈春閣餐廳負責人
李甘桐的響應和支持下,結合地方佛教團體大力促成。
今天的周年紀念法會由金門縣佛教會、地藏王菩提禪寺協會及太武山海印寺等
佛教團體共同協辦,並邀請台灣6名高僧專程跨海助念。
姜振中再率同北區、中區指揮官虔敬祭拜,向在這場戰役中犧牲的官兵,
致上最崇高的敬意,也祈祝護佑軍民平安,順利推動各項防務和建設工作。
法會共設供108桌,祭品較往年更加豐富,主辦單位還虔誠準備山東饅頭、
辣椒醬與麵食,讓來自各省的官兵英靈享用家鄉味,為莊嚴法會平添幾許溫馨。

120: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28 01:23:12.80 .net
國美館館長梁永斐參觀蒲添生110雕塑紀念展
2021-09-23 18:29

今年適逢臺灣前輩雕塑家蒲添生110年冥誕,國立臺灣美術館梁永斐館長
23日前往國父紀念館參觀「塑×溯─蒲添生110雕塑紀念展」,
由蒲添生雕塑紀念館蒲浩志館長及藝術家蒲宜君陪同導覽,
就蒲添生雕塑藝術風格及創作內涵相互交流,並細數藝術家與國美館多年的淵源。
蒲添生老師曾任臺灣省立美術館(現國美館)的籌備委員,其畢生投入雕塑創作
與教育工作50餘年,曾推動創立「臺陽美術協會」以及「省展」的雕塑部,
更於1949年起擔任臺灣省教育廳講習會教席達13年,
除了對臺灣早期雕塑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力外,更培育了無數優秀藝術人才。
他在日本學習期間,師事日本雕塑大師朝倉文夫先生,作品風格承繼了朝倉雕塑的精神,
1941年從日本返國之後,透過身兼導師以及岳父身分的陳澄波介紹,
創作了多件各界名流或其親屬雕像作品,為此還創設了臺灣第一座的鑄銅工廠。
綜觀蒲添生所雕塑過的名人胸像,就如同在閱讀臺灣從日治時期綿延半世紀以上,
臺灣政治、社會等歷史變遷過程的縮影。
而其子蒲浩明及孫女蒲宜君一家三代皆為臺灣優秀創作者。
國美館收藏典藏蒲添生作品共11件,包括完整收藏他晚年著名的《運動系列》(10件)外,
另有典藏1件1944年作〈陳老太太像〉的頭像作品。其中《運動系列》作品
有8件是1988年蒲老師在世時向其本人購藏,後於2017年再由蒲浩明教授捐贈2件,
補齊此系列之典藏。
《運動系列》是蒲添生於1988年韓國世界奧林匹克運動會期間,
從電視轉播及報紙登載有關蘇聯、羅馬尼亞等國之優秀選手在體操項目曼妙表演,
產生創作動機。
適逢2020奧林匹克於今(2021)年在日本東京舉辦,本館特將此系列作品以
「躍動吧!青春」為主題,正於美術館園區戶外空橋的藝術櫥窗中展出作為呼應。
而〈陳老太太像〉一作,則是蒲添生為日治時期日本紅十字社臺灣支部醫院
陳春坡醫師之母所創作的塑像,作品表現出一位經歷歲月刻畫與堅毅精神的女性,
祥和的眼神帶有母性慈愛的寬容。
蒲添生所創作的人物塑像特色,始終是特別強調對人體精準寫實再現的能力
及個別生命力的表現,作品著重在呈現出肉體外在形式之美與蘊含的精神內涵,
這部分同樣展現在此次「塑×溯─蒲添生110雕塑紀念展」
展出的〈林靖娟老師紀念像〉一作以及多件塑像作品當中。
國美館館長梁永斐表示,蒲添生三代在法國沙龍雕塑類組共獲得17座獎項,
可說是臺灣雕塑第一家族。而國美館自2018年執行文化部「前瞻計畫:重建臺灣美術史」
計畫以來,持續探訪臺灣各時期重要珍貴藝術作品,除了建構臺灣美術史脈絡典藏外,
同時亦積極地向國人推廣、引介這些兼具歷史意義以及美學價值的藝術作品。
此次前往觀展,除了一睹藝術家精湛作品外,
更是對蒲氏家族長年以來推動雕塑藝術教育的精神予以肯定支持。

121: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28 01:26:21.86 .net
澎湖群島:臺灣海峽上的島嶼歷史及對臺灣的價值
2021年10月27日 上午10:40

澎湖群島是位於臺灣海峽東南方的島群,隔著澎湖水道與臺灣本島相望,
距離約為50公里,與中國則相距大約140公里。
島群共有大大小小64座島嶼,分布在南北約60公里、東西約40公里的海域間,
其中多半為無人島,若再加上岩礁數量,則多達90多座。澎湖群島位於臺灣海峽,
地處臺灣與中國之間,歷史上曾遭歐美列強覬覦,日治時代及國民黨政權時期
也長期視其為軍事要塞,現在則成為富含觀光與歷史魅力的島嶼群,吸引不少遊客前來。
澎湖群島與馬公市簡介
澎湖群島(以下稱澎湖)為臺灣海峽上的島群,全域歸澎湖縣管轄,
將無人島與岩礁都算在內,面積共有141.1平方公里,不過乾潮時與滿潮時的面積差距頗大,
乾潮時面積會增加2成。除縣政府所在地馬公市所處的澎湖本島外,尚有西嶼、白沙島、
吉貝嶼、虎井嶼、望安島、七美嶼等島嶼,這些島嶼皆具有複雜的海岸線,總長超過300公里。
澎湖最大城市馬公市人口約6萬多人,而澎湖縣人口約11萬,換句話說,
澎湖縣民泰半為馬公市民。馬公舊稱「媽宮」,得名自祭祀媽祖的澎湖天后宮,
1921年才改稱馬公。
馬公市以港口為中心發展起來。日治時代曾作為軍港繁盛一時,設有海軍要港部,
因此許多內地人(日本本土出身者及其子孫)居住於此,特別是馬公港對岸的測天島,
為其群居之所。與高雄、基隆相同,當時澎湖被視為軍事要塞,全面禁止拍照與寫生。
馬公以美麗夕照聞名。於日治時代修整為軍事要塞,1923年4月23日,
當時還是皇太子的昭和天皇也曾到訪此處。圖為馬公觀音亭夕照
此外,馬公城郊至今留有日治時代設立的軍人官舍,戰後成為中華民國國軍居住區,
現在許多房屋重新作為藝術工坊開張,吸引許多遊客。

122: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29 03:57:58.03 .net
台灣文化協會百年紀念 柯文哲參訪中市中央書局
17:57 2021/10/28

今年是台灣文化協會成立百周年紀念,台北市柯文哲今天下午參訪文協
在1927年設立的中央書局時表示,2021年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引入馬列主義;
台灣文化協會也同年在台北成立,引進歐美新的思想文化,在兩岸之間有對比的意義,
中央書局不僅是舊建築整修,而是有歷史及故事而有新生命。
台北市政府舉辦「文協百年 時空重現」系列活動,
柯文哲今天到中市參訪對文協極具紀念意義的中央書局,並與上善人文基金會董事、
東大建築系助理教授蘇睿弼等人交流。中央書局位於中市台灣大道及市府路口,
由一群熱血青年及文化界人士集資在1927年創設;建築物於1945年起造,
成為仕紳、留學生及藝文人士交流聚會處所,民主政治、藝術文化的啟蒙平台,
隨時代變遷黯然休業,由上善人文基金會啟動修復再度經營。
柯文哲說,今年2021年是很重要年份,中國共產黨在1921年的百年前在上海成立,
把馬列主義引入中國;台灣文化協會同年在台北成立,將歐美新思想文化引進台灣,
兩岸間有對比的意義,台北市有老房子計畫,克服很多法規限制才成功,讓廢墟重新使用。
他並以泰姬瑪哈陵為例指出,聞名不只是建築物,還因為有故事,
就像走在大稻埕可感受歷史在身邊流動,中央書局不僅是舊建築整修,
而是因歷史人文讓建築有新生命。
中央書局記錄台灣文化百年來變化,歷史的記憶是台灣邁進未來百年的基礎。

123: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30 02:36:04.13 .net
北市逾30年老屋 全數重建需187年
2021/10/29 05:30

北市30年以上老屋總數已達近65萬宅,若要全數重建恐怕得花費超過187年,
相當於兩個世紀的歲月。(記者徐義平攝)
〔記者徐義平/台北報導〕重大火災公安及地震頻傳,
全台老舊建物居安再度成為關注焦點。
根據市調機構推估,今年第2季台北市30年以上老屋近65萬宅,
以過去5年平均1年近3500宅重建估算,需耗時逾187年才能全數消化。
根據《住展》雜誌調查,2017年至2021年,北市有近1.72萬宅老屋重建,
以北市現有老屋總數來看,若不計入未來陸續進入30年老屋行列的數量,
現有老屋就需要187年以上才能全數更新。
觀察北市12個行政區30年以上老屋分布,以大安區8.15萬宅最多,
士林區7.33萬宅居次,中山區近6.52萬宅排第3,3個行政區
30年以上老屋逾22萬宅、占北市比重逾34%。
蛋黃區重建效率最差
信義426年 大安339年
《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表示,近5年老屋重建效率偏低行政區,
包括信義、士林、松山、大安等,絕大多數為蛋黃區,
應該與「屋主分回期望值較高」有關。
以信義、大安區來說,雖然房價高,建商多有意願重建,但卻是看得到、
吃不到,主要是屋主普遍希望較高的分回條件,因此重建整合難度頗高,
所以重建效率反而敬陪末座;信義區老屋全數重建需花費426年,大安區則需339年。
反觀蛋白區如大同、南港,老屋重建一輪分別需要76年、85年,文山、
萬華區需149年、146年,重建效率多比蛋黃區快,
可能與屋主分回期望值較低有關,重建整合難度較低。
何世昌認為,若未來幾年房市景氣續旺,且營造成本漲勢控制得宜,
老屋重建可望加速;但,想要重建的屋主也要明白,關鍵「在你的鄰居」,
而不是在自己或建商手上;只要同社區中反對戶稍多,再好的區段、
再高的房價都無法成功重建。

124: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30 20:11:13.20 .net
抗日戦闘激戦地で記念式典 関係者「祖先の郷土愛を学んで」/台湾
8/28(土) 19:10
中部・彰化県八卦山にある乙未保台和平記念公園で28日、日本統治時代の1895年に起きた抗日武装蜂起「乙未戦争」(台湾平定)126年を記念する式典が開かれた。主催した客家委員会の楊長鎮(ようちょうちん)主任委員(閣僚)は、多くの若者に自分の故郷に対する忠誠心と一般の人々に対する義侠心を学んでほしいと語った。
八卦山は乙未戦争の中で最大規模の戦闘が起きた場所とされている。式典が行われるのは今年で3回目。楊氏は式典を通じて、自分たちの祖先がどのように勇敢に血を流し、自分たちの土地への愛を示したかに気付いてもらいたいと語った。

125: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30 20:36:25.27 .net
台湾文化協会設立100周年 コンサートで音楽史をたどる=各地で5公演開催
10/1(金) 18:49
日本統治時代に蒋渭水らによって立ち上げられた「台湾文化協会」の設立から今月で100年を迎えるのに合わせ、国立台湾交響楽団は2日から19日まで、北部や中部、南部で関連の音楽会を5公演開催する。同楽団が委託して制作した2つの交響曲を世界初演するほか、台湾歌謡を映画音楽の手法で編曲したメドレー「音楽百年」を演奏し、台湾の音楽史をたどる。
台湾文化協会は1921(大正10)年10月17日、台湾文化の発揚を目的に設立され、後の台湾の社会や文化に大きな影響を与えた。文化部(文化省)は10月17日を「台湾文化の日」と定めている。
同楽団は国民の創作活動を後押ししようと、2019年に創作委託計画を始動。これによって、温隆信さん制作の第8番交響曲「撥雲見日」と潘皇龍さん制作「文化頌」管弦交響協奏曲の2作品が生まれた。「音楽百年」は米国在住の作曲家、張菁珊さんが手掛けた。
「文化頌」は2日に中部・台中市の国立台湾交響楽団演奏ホールで、3日に南部・台南市の台南文化センター演芸ホールで演奏される。「撥雲見日」は17日に台北市の国家音楽ホール、18日に南部・高雄市の衛武営国家芸術文化センター音楽ホール、19日に中部・台中市の中山堂で演奏される。
また、台湾文化協会創設100周年に関連し、台北市中山堂では9月30日、特別展「新文化観点 台湾音楽一百年」が開幕した。展示を通じ、台湾音楽の進化や変化を振り返る。主催は国立伝統芸術センター台湾音楽館。来月7日まで開かれる。

126: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30 20:38:57.98 .net
日本時代設立の製紙工場、台北市の歴史建築に/台湾
10/5(火) 18:24
台北市にある製紙工場「士林紙廠」の建物が9月27日、市の歴史建築に登録された。日本統治時代から戦後にかけて製紙産業の発展や自動化の流れを見届け、経済史的に価値を有していることなどが決め手となった。
士林紙廠の前身である台湾製紙株式会社は1918(大正7)年に設立。市文化局文化資産審議委員会の調べによると、機械化された製紙工場としては台湾初で、紙をすく抄紙機室や工場長室、ボイラー室などの建物の外観は赤れんが造りになっている。洗練された施工技術が用いられ、歴史的な価値があるという。
かつて祖父と父親が同工場で勤務し、十数年前から同建物の保存と再利用に向けた取り組みを続けてきた陳慧穎さんは、強い思い入れのある場所の歴史建築登録を受け、喜びを示しながらも、さらに努力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ということだと決意を新たにした。
士林紙廠には地元で産出された唭哩岸石を用いた塀が残るが、道路の拡張に合わせて移設する必要に迫られている。文化資産審議委員会のメンバーは、比較的もろいため、解体と移設の際には特別な方法を考えなれければならないと説明。工場と一緒に保存できれば、近くにある士林市場に集まる人々を引きつける潜在力があるとの考えを示した。

127: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30 20:40:13.24 .net
日本時代に建設の宿舎群 商業施設として整備へ/台湾
10/13(水) 18:49
台北市中山区に残る日本統治時代に建設された台湾鉄路管理局(台鉄)の宿舎群が、2025年ごろをめどに修復を経て商業施設として生まれ変わる見通しとなった。計画によれば、広場や博物館のほか、展示や物販を行う空間を整備する。今後、飲食店や宿泊施設などを誘致するとしている。
建物の所有権を有する台鉄の従業員福利委員会が13日、商業施設などを運営するメドライトグループ(美徳耐集団、台北市)と宿舎群の修復、再活用に関するプロジェクトの協力契約を結んだ。
宿舎群は建国北路の東側や八徳路の北側にあり、昭和期に建設された。土地は台鉄が所有している。2007年には一部の建物が市の歴史建築に登録されたものの、これまで有効的な活用はされていなかった。
同委員会の林佑哲主任委員は、毎年200万台湾元(約810万円)の清掃費を予算に計上していたが、老朽化の進行に伴い、修復しなければ失われる恐れがあったと説明。メドライトとの協力は委員会としては民間の資金を利用した初のROT(修復・運営・譲渡)方式の事業になると述べた。
修復に当たっては、エリアの雰囲気と歴史文化を継承することを主軸とし、歴史や伝統とモダンが融合した商業エリアにすると語った。
メドライトの頼調元董事長(会長)によると、3億元(約12億円)以上を投じて歴史建築45棟を含む68棟の修復や再建、維持管理を行う。開発面積は1183坪に上るという。

128: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30 20:40:37.31 .net
日本時代の卒業アルバムを展示するイベント 台北科技大で/台湾
10/16(土) 16:51
日本統治時代にルーツを持つ台北市の台北科技大学で、当時の卒業アルバムを展示するイベントが開催されている。
同大は1912(明治45)年、台湾総督府の工業講習所として開校し、その後台北工業学校と改称。来年で110周年を迎える。イベントは日本統治時代に建てられた赤れんが造りの校舎「紅楼」で、文化事業発展学科と図書館が共催している。
イベントの企画や構成を請け負う呉宇凡助理教授によると、図書館には比較的完全な形で日本統治時代のアルバムが収蔵されているという。
またアルバムは学校での生活を記録しただけでなく、日本政府と学校の宣伝物としての役割もあったと指摘。内容やレイアウト、写真には当時の教職員や生徒らの思いや記憶、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ー、当時の社会の権力構造などが入り交じっており、かつての台湾社会や教育の発展を知られる直接の素材だと語った。
修士課程に通う朱芳儀さんは、日本統治時代の高等教育のアルバムに触れる機会は少ないとし、台北工業学校の「男子校」の雰囲気が伝わってくると話した。
11月19日まで。

129: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31 02:07:25.82 .net
遭拆陳復禮洋樓指定古蹟 屋主不滿要打訴願
2021/09/27 15:17

台北市松山區松河街70號旁的陳復禮洋樓是文化局列冊追蹤建物,
但在今年5月遭建商拆除以利都更,殘餘部分結構,不少文資團體感到惋惜,
文化局暫定為古蹟後,今天於台北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投票指定為市定古蹟。
但所有權人陳先生說,不滿意該結果,將打訴願反對。
文化局副局長田瑋則表示,所有權人依法有權利提出訴願,
所有權人可以一邊提出訴願、一邊繳交再利用計畫。
文資會也要求開發者收集歷史文件、正面老照片,以重建為宜,作為未來意象保存。
文資會指出,專案小組日前會勘認定,建物於日治時期所建,
地方仕紳陳復禮在日治時期為松山庄長,其子陳拱北被譽為台灣公衛之父,
建物見證松山地區發展的歷史,見證陳家政治、社會,文化的影響力。
建物原入口在饒河街上,有後院,平面為凹壽字,
目前可見原有建築格局及細緻工法、欄杆及線腳裝修。
文資委員郭瓊瑩表示,此案還要保留背後的精神,政府、國家有義務將這樣建築保存,
建議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也可考慮進駐該建築。
文資委員薛琴建議,修復再利用盡快規劃,並請輔導團隊協助所有權人修復。
但所有權人陳先生表示,該建物僅獨棟,3樓、庭院均已拆除,
內部也成廢墟,要保存非常勉強且沒有意義,要紀念前人有其他方法,
例如台大公衛學院已有一面歷史牆講述陳拱北的事蹟。

130: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0/31 22:43:44.46 .net
典藏10萬件文物 桃園大園尖山考古展示館開幕
19:25 2021/10/30

桃園市唯一的市定遺址展示館「大園尖山考古展示館」30日盛大開幕,
展示館典藏近10萬件文物,完整呈現其發掘過程,現場除了靜態的文物展示外,
更有不少有趣的多媒體互動裝置,還有考古現場的3D彩繪可以拍照打卡。
文化局說明,大園尖山考古遺址是桃園台地上較具規模且有代表性的考古遺址,
遺留涵蓋年代約從距今5000年至距今2000年,
直到1931年大園國小校舍整地時才又重見天日,於2008年公告指定為第1個市定考古遺址,
也是台灣第1個透過考古田野實習課程所發掘的遺址。
大園尖山考古展示館位於橫山書法藝術館C棟地下室空間,典藏近10萬件出土物,
完整呈現發掘過程、生活痕跡與脈絡,藉由文物的陳展引領民眾重返史前桃園。
大園尖山考古展示館更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補助300萬元,
規畫3大展區及大型多媒體互動體驗區,展場亮點包括互動式動力沙盒,
讓民眾能親手堆疊出各式地貌景觀、虛擬弓箭狩獵比賽遊戲、
多媒體互動裝置可讓民眾觀察石器細節與紋理,
另外還有宛如置身考古發掘現場的探坑3D彩繪,更是館內最佳拍照打卡點。
文化局表示,大園尖山考古展示館自29日起31日間,更有考古市集、手作體驗、
考古電影院等系列活動,希望讓到館參觀的大朋友、小朋友在學習考古知識之餘,
還能享受一系列寓教於樂的精彩活動。

131: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1/01 02:05:44.70 .net
台灣歷史博物館10周年館慶超夯 兩天湧進逾5萬人潮
14:28 2021/10/31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歷經館體翻修,封館1年多,今年1月8日重啟開館
又遇上新冠肺炎疫情發酵,上半年看展人數慘跌,適逢10周年館慶暨升級政府3級機關,
台史博在館內外同步舉辦活動,首度將時間延伸到晚上,兩天來吸引逾5萬人次湧入,
是開館以來空前人潮。
台史博10月剛升級為政府3級機關,組織編制擴大,利用10周年館慶,
大動作舉辦活動,不僅館內有台南人劇團演出,館外草地上邀請有「最美市集」
稱號的島嶼餐桌物語市集近百攤快閃兩天,30日、31日包括42攤全台各地美食
與異國料理,53攤手作攤位,有包括台北、台中、高雄的著名食品與伴手禮。
館方表示,除了市集攤位水準高,展示教育大樓外更架起舞台舉辦樂團表演,
邀請包括APPLE、南西肯恩、麋先生、PETER,相繼熱力開唱,另外有馬戲團演出。
有吃有玩還有娛樂表演、知性展覽可看,加上氣候涼爽,入夜之後燈光襯托氣氛,
台史博30日一口氣湧入2萬3000多人,民眾在草地上鋪毯野餐,觀看表演,
周邊道路排隊等候進場的車子圍繞場館一周,館方人員驚呼感受疫後報復性出遊,
是開館以來的空前人潮。
台史博31日持續第2天活動,下午2時30分開放進場前就已出現排隊人潮,
館方估計第2天有3萬多人次,兩天逾5萬人,是過去每場活動的數倍,
一口氣補足上半年因疫情減少的看展人潮。

132: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1/02 01:45:53.89 .net
唱我們的歌流行音樂故事展 喚起你我共同記
2021/11/01 05:30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MUSIC, ISLAND, STORIES」,
是國內首場記錄國語流行音樂的常設展覽,由梁浩軒、唱片設計師李明道(Akibo)、
資深樂評人馬世芳及音樂人五月天瑪莎一同擔任策展人,
精選111首台灣流行音樂歷史中最具共鳴性的經典歌曲,
及1326件充滿音樂人私密回憶的珍貴展品,讓觀眾看見1930年以來台灣流行音樂的精采故事。
展覽規劃12個展區,呈現不同的「時代場景」和「故事主題」,陳列樂曲手稿、
歌手的樂器、服裝及經典黑膠唱片上千件珍貴展品,同時語音導覽串接上百首經典歌曲,
讓觀眾在歌聲中享受視覺與聽覺的沉浸式展覽體驗,更邀請李宗盛、文夏與文香、
陶晶瑩、劉若英、羅大佑、陶曉清、陳綺貞、張艾嘉、五月天阿信、
王力宏及伍佰,獻聲錄製。
起點6樓有7個展區,「序章:記憶的和弦」還原每人接觸音樂的開始;
「台北圓環」重返早期流行音樂傳唱的發源地;
「時代電器行」讓觀眾回想起錄音機和隨身聽等電器流瀉出的往日音樂時光;
「台北戲院」看電影,再聽一首與經典電影一起為人牢記的歌曲;
坐上「火車火車」離鄉背井打拚新人生;背起吉他「唱自己的歌」,
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年輕人的精神世界」,藉由唱歌抒發自己的熱血。
5樓的3個展區,「音樂愛情故事」欣賞跨時代的聲光秀;
「唱片的出生」體驗一張專輯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最有才華的專業工作者;
「音樂的魅力」一覽1930到2020年間各世代獨有的音樂樣貌。最後是4樓的2個展區,
「音樂現場」記錄野性生猛的音樂,在LIVE HOUSE、貢寮海祭、墾丁春吶、
大港開唱舞台等。
Ending展區「生命的現場-演唱會」則以九宮矩陣大型5面投影畫面搭配舞台燈光設計
及雷射等科技展現沉浸體驗,重現五月天、Tizzy Bac、
兄弟本色與田馥甄等4組藝人演唱會超嗨現場。詳詢北流官網。

133: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1/03 03:26:37.91 .net
三山國王廟290年神像有實無名 祝融修繕有賴信徒
15:08 2021/11/02

西螺鎮三山國王廟「廣興宮」大殿日前遭祝融之災,正殿嚴重燒毀,290多年歷史的巾王、
明王、獨王神像遭火吻部分炭化,但因未具文資身分,有實無名,無法獲補助修復;
三山國王廟屬客家廟,但西螺鎮公所尚未作客家地區資源調查,該廟未具客家身分,
廣興宮修繕有賴信徒自力救濟。
廣興宮10月30日上午舉行「獨王」聖誕慶祝,信徒隆重祭拜,
不料31日凌晨2點被發現寺廟冒煙而通報搶救,起火原因是燭火,
雖然火勢1小時控制,但大殿燒毀嚴重,歷史久遠的巾王、明王、
獨王神尊也遭火吻,頭冠、披甲、衣服付之一炬。
廣興宮的三山國王是從彰化縣溪湖鎮荷婆崙「霖肇宮」的三山國王分靈而來,
霖肇宮沿革435年,廣興宮三尊神像也已297多年資歷,可惜從未申報文資審議。
廣興宮副主委、縣議員李明哲表示,廣興宮去年曾主辦全國三山國王廟大會,
是一座歷史久遠的三山國王廟,神尊遭祝融肆虐令人心疼,
廟方目前把神像請出來大殿前讓信徒檢視。
李明哲說,全國三山國王總會長劉瑞德聞訊前來關心,主委亦邀民俗專家黃文泰先生
共同提供廟方復健的寶貴意見,冀在各方的努力下能儘速完成修復工程。
李明哲表示,黃文泰曾修復西螺鎮七座里長山宮三山國王廟因雷擊引火
而燒成炭化狀態的神像,他建議修復神像必須謹慎,
應先召開會員大會請示神明共同完成,他建議以批土方式彌補炭化的傷痕,
重新彩繪,取代重刻新神像。
廟方盼能盡速修復大殿及三尊珍貴神尊,縣府民政處尋求客家委員會補助,
不過經查西螺鎮公所迄今仍未進行客家地區資源調查,尚未具客家身分而滯礙難行。
民政處表示,可協助修建寺廟外部公共安全設施。
縣府文化觀光處文資科表示,該廟建築及佛像文物也未申請文資身分,
對於修復也愛莫能助。

134: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1/04 02:05:04.75 .net
集集火車站建站百年特展 募集照片入選拿香氛
2021/11/03 16:20

台鐵集集支線集集火車站明年將屆滿百週年,集集鎮公所在火車站前鐵道倉庫舉辦
「洞見微笑集集─集集火車站100年特展」,展覽不僅記錄支線鐵道歷史,
也展現集集小鎮的風土人情,特展也徵求鐵道照片,邀請民眾分享在集集的記憶,
投稿前100名可獲紀念毛巾,入選前10名還能拿到香氛禮盒,照片募集至12月31日,
照片可寄,鐵道特展至明年3月1日。
集集鎮公所表示,集集支線鐵道因日治時期興建日月潭水力發電廠而起,
之後集集則因香蕉與樟腦產業興盛,讓集集邁入黃金年代,
而隨著時代演進與產業更迭,集集支線則轉型成觀光鐵道,也讓集集成為著名觀光小城。
集集火車站明年適逢建站百週年,透過特展不僅讓遊客認識集集的昔日風華,
也能體會小鎮的人文樂活感受,遊客看完展覽,也能在火車站附近租單車,
騎在環鎮自行車道漫遊小鎮。
此次特展也舉辦照片募集,不論老照片或旅遊紀錄,只要有關集集鐵道都可分享出來,
屆時還會舉辦評選,投稿前100名可獲紀念毛巾,票選前10名還能獲得集集特色香氛禮盒。

135: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1/05 01:45:12.50 .net
嘉市文化路古蹟郵局遭突襲式賤租 立委王美惠籲徹查
2021.10.01 | 12:39

位於嘉義市文化路夜市內的文化路郵局,為建造於日治時期之重要歷史古蹟。
今年5月投入4300萬經費進行為期一年的外牆整修,盼恢復歷史樣貌再現風華。
但近日卻傳出嘉義郵局在7月1日在公告標期只有10天等情況下,賤價出租,
立委王美惠認為讓人有圖利特定廠商之聯想,要求徹查。
王美惠表示,該案月租金底價較周邊便宜許多,且附帶最長達一年半之免付租金裝修期,
在工程尚未完工,政府忙於防疫之時,郵局卻急於以極短之標期,
及遠低於嘉義市租屋行情之租金出租。
王美惠指出,經查文化路周邊店面租金,30坪店面月租要10萬,平均每坪3000元,
文化路郵局兩層樓共約741坪,每坪不到460元低租,根本是將古蹟郵局賤價出租。
王美惠更質疑,一般民眾在外短期租屋,都還需要現場看房仔細評估後再決定,
但文化路郵局徵租案租期長達15年、總費用超過6000萬,竟只有10天等標期,
且仍在工程期間建物封閉不對外開放,郵局如此不合常理的標案設計,
著實令人不解。
雖中華郵政表示,因該建物為古蹟,承租使用需申請文資審議,
故以低於市價行情租金出租。
王美惠說,這說法更加不合理,正因為是古蹟,已有其無形的附加價值在,
郵局已經主動給予最高1年半之免付租金裝修期優惠(約612萬元),
怎還需要再調降後續14年之租金,根本無心將郵局資產收益最大化,令人心寒。
王美惠表示,文化路郵局不僅建在全嘉義最熱鬧的黃金地段,
也是從日治時期就存在的歷史建築,更是市民們的無價財產。
此建物標租過程相當粗糙,流程也交代不清,對於公有建物標租程序被如此處理,
感到相當不解,已在本(9)月27日立法院交通委員會質詢中,
向交通部王國材部長反映此事,並要求必須徹底調查,以昭公信,
別讓嘉義市古蹟建物被如此賤租糟蹋。

136: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1/07 02:56:06.05 .net
86歲新竹少年刑務所演武場 將開館營運
18:42 2021/11/05

位於廣州街的86歲市定古蹟新竹少年刑務所演武場去年修復完工,文化局籌備多時,
預計在11月11日起以藝文空間正式開館營運,規畫新竹少年刑務所演武場展覽,
讓民眾得以一窺演武場過去作為日治時期監獄系統建築的神秘面紗。
近日演武場周邊圍籬打開,木構古樸建築現身街角,引起市民關注。
新竹少年刑務所演武場與周邊的刑務所、獄官宿舍相連,
是全台保存最完整的監獄系統,落成於1935年(昭和10年),
過去曾是獄官進行武藝與體能訓練場所,二戰後改為監獄員工宿舍,
也是繼台中後第2處完成修復的獄官武道場。
新竹少年刑務所演武場在2002年獲指定為市定古蹟,為讓閒置的演武館能夠活化,
新竹市府向中央爭取經費共投入2840萬元整修,並拆除宿舍隔間、
以檜木重新裝修,去年即完工。
演武場分為本家、南附屬家及北附屬家3大部分建築,文化局說明,
其中作為武藝訓練所的南側柔道場、北側劍道場下方,均置有一個半埋於土中的陶甕,
為內部聲音反射的重要裝置,增加道場訓練聲響,用以壯大聲勢。
整修後,保留道場下增加回聲的陶甕及給予緩衝的彈簧,本次修復特別以玻璃隔間展示。
文化局籌備多時,選定在11月11日起打開演武場,首檔將推出兩個展覽主題。
其一是演武‧新生-竹少年刑務所演武場古蹟修復展,呈現演武場的前世與今生、
建築特色、空間場域、演武場與刑務所歷史建築群,以及建築修復歷程等。
另一則是竹塹城散策3部曲特展,從貼近民眾生活的建築切入,
以歷史時間軸做區分,將展覽設計為桌遊般場景,邀請民眾走動參觀。

137: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1/08 01:20:13.68 .net
誠品打造日式老宅書店 今基隆開幕
19:33 2021/11/06

誠品進駐基隆,6日在有近百年歷史的要塞司令官邸、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等兩棟日式建築,
開展誠品書店期間限定店,將陸續規劃70場系列藝文活動及主題選書,
官邸後方的避難防空洞也是亮點。
要塞司令官邸、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在1931年建造,是日本昭和時期於基隆市建造的古蹟,
在基隆市府精心還原日治時期的施作下,外觀保留日式木造建築,因應基隆多雨的氣候,
特別設計挑出的雨庇、圍繞建築的排水溝及架高屋內地板,地基也以磚牆代替木頭,
以避免受雨水侵蝕;屋內則有具禪意的榻榻米、和紙拉門,昔日官邸的浴室、
起居間等構造,富有濃厚日式老宅氛圍。
讀者可先於面海的「要塞司令官邸」席地倚窗閱讀、細賞藝文策展,
或至屋外參觀當年以紅磚疊砌的T字型防空洞,來場歷史探險。僅50米外、
面山的「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則由誠品職人規劃逾千本主題選書、文具、
黑膠及特色伴手禮,帶您一同閱讀基隆的多元面貌。
另一座相距僅50公尺、面山的「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
誠品書店規劃在地作家吳念真《念念時光真味》、鄭栗兒《基隆的氣味》等
逾千本主題選書,帶您閱讀基隆的多元面貌;還有藝術家鄒駿昇設計
「看不見的書店」筆記本、書籤等文具;知名演奏家魏廣晧限量版黑膠《43》、
獲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大佛普拉斯》黑膠唱片等影音選品;
及手工製成「艋舺肥皂」、手編品牌「臺灣手藺」、基隆在地品牌「漁品軒」
海鮮干貝醬、宜蘭「橘之鄉」貴妃金橘等零食、伴手禮等。
誠品也將透過70場藝文活動旅讀基隆,像是閱讀講座邀請三金典禮視覺設計師方序中、
作家陳繁齊、文學家郭強生等分享多元閱讀觀點;周末將舉辦特色市集、音樂會,
邀請入圍金曲獎最佳新人獎的王彙筑、街頭樂隊「泥灘地浪人」、知名獨立樂團
「淺堤」等,與讀者朋友同歡;您也可以報名戶外走讀活動,
走訪基隆深入了解在地飲食、藝術等。

138: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1/09 01:40:39.88 .net
古老河道隱身地表 台南枋溪地圖一窺府城水文
2021/10/2 14:35

發源於台南市舊城區的枋溪,日治時期以來隱身在地表下,2017年因中西區清水寺前道路
下陷工程而被挖開現身,中西區公所今天發表「台南枋溪地圖」,一究府城水文及古老河道。
枋溪發源於台南市舊城區的溝仔底,在銀同祖廟附近匯合後北流到清水寺前,
越過太平境基督教會,經吳園池塘,在今日的遠東百貨前注入德慶溪。
1752年、1807年的台灣縣志記載,枋溪向北流至台灣府城中心,
若要往來城市的東西半部,必須橫渡枋溪上的枋橋,所在街道因而稱為枋頭橋街,
是18世紀及19世紀台灣府城的交通樞紐之一。
枋溪流經之處地勢較低,低窪地帶被稱為溝仔底,後來專指鷲嶺東邊低窪的河段
(今天的湯德章紀念公園東邊河段及太平境基督教會後方河段)。
日治時期以來,這些河段逐漸改為涵箱暗渠,隱身在地表之下成為巷道。
2017年11月,中西區清水寺前水泥加蓋下陷,工務單位挖開路面,
露出枋溪兩旁砌著紅磚的岸壁,也讓枋溪重現世人眼前。
中西區公所和聚珍台灣耗時1年半重繪枋溪地圖,今天在清水寺枋溪前發表;
中西區長汪慶龍表示,清水寺前枋溪舊河道因工程而打開溝蓋重現,
引發市民對府城水文的討論;中西區公所2018年拍攝紀錄片,
2019年舉辦系列活動,台南枋溪地圖的繪製,將喚起民眾找尋地方水文知識及脈絡。
台南枋溪地圖是浮世繪風格的空中俯瞰圖,以枋溪為主角超廣角延伸,
呈現枋溪流域的地理位置、附近特色景點及店家,也可眺望台灣西邊海岸,
讓人一窺府城水文脈絡,觀察路旁溝渠內的潺潺水流及特殊地景,
地勢落差、防水閘門等歷史空間的演變,都是溪水流經的寶貴見證。
聚珍台灣總監王子碩指出,中西區許多城市紋理隨著時代變遷,已隱沒成為歷史,
枋溪是台南舊城區的重要河川之一,發源於今天開山路延平郡王祠東邊一帶,
由南往北蜿蜒,最後注入德慶溪。
台南枋溪地圖以枋溪為主角,左方為南、右方為北,
由左至右呈現枋溪河道沿岸風情,延伸台南舊城及西側區域,呈現出古今重要景點。

139: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1/10 00:00:32.06 .net
一張武德殿邊殿照 見證「民國美學」與「昭和美學」大不同
2021/10/01 12:20

日治時期北斗鎮(昔稱北斗街)曾有一座規模宏偉的武德殿,可惜在1984年拆除,
但它的邊殿一直保留作警長宿舍,20多年前一名魏姓警務主管搬離後荒廢至今,
因為一直有人居住,這座建築精美的邊殿保留完整,可一窺日式建築之美,
地方文化人士有意爭取為文化資產,作為見證歷史的遺跡。
出身北斗的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講師柯鴻基今天進入武德殿的邊殿勘查,
他說,日治時期全台各地都設有武德殿,北斗也不例外,它設於核心文教區,
也就是現今北斗地方稅務局現址,當年它的隔壁就街役所(後來的鎮公所)、
公會堂(後來的中山堂),原本建築精美的街區,因為城鎮開發而拆除,
實在可惜,但難得保留下來的武德殿邊仍可見證歷史的吉光片羽。
柯鴻基表示,雖然這是不到30坪大的邊殿,但從外表仍可一窺建築的精美,
因為裡面曾經作為警長的宿舍,因此保留還算完整。
他說,這裡昔日是北斗的核心區域,從舊照片撫今追昔,可以一窺街區建築的演變,
武德殿在1984年拆除改建為地方稅務局,隔壁街役所後來成為鎮公所,
70年代再搬到現址,當年這裡有一條「輕軌」,從北斗奠安宮直達員林崙雅里。
今昔對照,可以看見日人規畫街區的嚴謹態度,如果建築都能保留下來,
是何等美事,可惜時光不能重來,只能把既有的資產保留下來。
柯鴻基指出,他希望讓地方了解武德殿邊殿仍有其歷史價值,也藉機匯集更多的歷史影像,
讓北斗的昔日風華再現,如果有機會列為文化資產,修整後的武德殿,
可與週邊的郡守官舍和保甲事務所連成一氣,在地方文化觀光扮演一定的角色。

140: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1/10 00:28:03.98 .net
2021/ 10/ 06 11:19
《斯卡羅》場景之一台南德記洋行 封閉5年後首開放

在公視年度大戲《斯卡羅》當中被當成萬巴德醫師的醫館、
19世紀德商在台灣設立8處洋行中唯一僅存的台南市定古蹟「原德商東興洋行」委外經營,
今天揭幕,洋行在美濃地震中受創,經過兩年的修復,又遇到疫情,
最近才成功委外經營,未來將成為具有海洋風情的咖啡館。
台南古蹟眾多,但相對活化經營也是一個問題,並非每個古蹟都能夠找到合適的經營者,
也讓負責管理的台南市文化局花費不少心思。東興洋行2016年在地震中受創,
2017年啟動修復, 2020年初完工,委外經營的過程中,原本的得標廠商受到疫情影響,
尚未進駐就放棄,台南市文化局重新招標,也只有一家業者來投標,最後由衣秀霓公司得標。
上午的節目儀式由市長黃偉哲主持,他表示,古蹟修復之後要能夠活化經營,
才能夠讓更多人看到。
文化局表示,「原德商東興洋行」由德國商人東興(Julius Mannich)
與彼得森(J. Peterson)成立,確切年代不明,
但在1880年的海關報告上已經有東興洋行的存在。
日治時期因為樟腦專賣制度的實施,東興洋行業績受到打擊,1898年撤離安平。
此後日人於1901年設置臺南廳安平支廳時,東興洋行建築被用做為安平支廳的廳舍,
內部兩大主間還設有壁爐,質樸的陳舊感彌足珍貴。
新的經營團隊在古蹟內販售咖啡輕食,並引進海洋元素,
有一個個大型的水母水族箱,讓遊客可以一邊喝咖啡、一方面欣賞。
文化局原本規劃讓德國人入內參觀免費,一般人50元,但民間對此反應不一,
有人認為不適當,今天開幕的時候德國公民免費的收費字樣,已經取消。

141: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1/10 02:09:21.39 .net
賽夏族文化專書 獲國史館出版文獻書刋獎
14:55 2021/11/01

苗栗縣南庄賽夏族文史專家潘秋榮,花費多年時間實地調查南庄賽夏族歷史文化事件,
由苗栗縣政府出版「苗栗文獻第59期─賽夏文化專題」1書,內容包含「南庄事件」、
賽夏族織布工藝等豐富內容,成為研究賽夏族文史的重要典籍,
被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徵選為出版文獻書刋獎項,苗栗縣長徐耀昌1日頒獎表揚潘秋榮,
肯定他對文化保存的貢獻。
出身南庄鄉的賽夏族文史專家長潘秋榮,長期投注在苗栗縣賽夏族、
泰雅族及地方文史研究工作,還曾當選過苗栗縣議員,多次在議會發言要求縣府
重視原住民歷史文化傳統保護,以免讓脆弱的賽夏文化消失,
他曾在2005年出版過賽夏族文化專刋,2019年出版了苗栗紙湖文化產業調查,
2020年出版泰雅文化 專刊,今年再推出苗栗文獻第59期─賽夏文化專題,
獲得國史館台灣文獻館評選為出版文獻書刊獎項。
賽夏文化專題,共有6篇文章,包括有歷史類1篇、傳統信仰類2篇、工藝類2篇、
語言類2篇等,其中最為精采史實故事「南庄事件」,
是日本占據台灣後最重要的一場原住民抗日事件,對領事者日阿拐的各面評論實地採訪,
並由日阿拐的後代子孫來日闡述當年的史實經過,是研究「南庄事件」的重要參考史籍。
另外,賽夏族的傳統信仰活動播種祭及龍神祭的起源與現況,
目前播種祭只在南庄向天湖部落有保留,透過當地賽夏族人詳細介紹祭典過程、
主祭輪換制度及祭典禁忌等,讓向天湖部落以外的賽夏族人及外界能由此更清楚了解播種祭。
國史館每年定期舉辦獎勵出版文獻書刋獎項,主要分為為「使用政府預算」、
「非使用政府預算」等2大類,再依「學術性書刊」、「推廣性書刋」、
「地方志書」等3類內容評比,今年參加縣市踴躍,共有43個單位及132件出版品參賽。
潘秋榮的專刊獲獎,出版的苗栗縣政府同樣獲獎,
苗栗縣長徐耀昌1日上午頒獎表揚潘秋榮,肯定他對苗栗文史保存的重大貢獻。

142: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1/11 01:05:37.60 .net
2021清境火把節 為台灣祈福
04:10 2021/11/10

2021清境火把節日前在清境博望新村舉行,雖然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配合防疫縮小規模,
但在南投縣政府和仁愛鄉公所的大力支持下,仍然排除萬難持續舉辦,
延續其薪火相傳之意涵,並藉由照天祈年、除穢求吉,期盼台灣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清境火把節由南投縣政府及仁愛鄉公所主辦,清境社區發展協會、
清境觀光協會及南投縣雲南同鄉會共同承辦。
1961年隨著滇緬義胞落足清境而流傳到臺灣的清境火把節,以薪火相傳為主要意涵。
除了由居民高舉火把、照天祈年、除穢求吉,象徵部落團結齊心之外,
同時也希望延續異域孤軍堅苦奮鬥的精神,結合仁愛鄉原住民與合歡山新移民文化,
在清境霧上桃源,共創美好的新故鄉。
南投縣雲南同鄉會理事長魯文印表示,火把節是源自於大陸彝族、哈尼族、白族、
納西、基諾、拉祜等西南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尤其以彝族為主,視其為新年,
又稱為「星回節」或「東方狂歡節」。
清境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克之指出,清境火把節已邁入第15年,
今年適逢滇緬來台60年,格外具有特殊的意義。
南投縣議員林芳伃建議南投縣政府將清境火把節列為每年的重點活動之一,
並建立公、私部門的合作機制,使這個富有意義的活動得以永續發展。
清境火把節在博望新村舉行。晚會內容除了經典的火把祈福儀式外,還包括雲南打跳、
滇緬邊區少數民族及仁愛鄉原住民舞蹈表演。
由於還在新冠疫情期間,參加活動的民眾均須配戴口罩,並遵守相關防疫規定,
活動相關資訊可至清境火把節活動官網或清境旅遊資訊網查詢。

143: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1/12 01:31:47.47 .net
花蓮糖廠百年慶 1314辦花糖祭
2021年11月11日 下午8:41

台糖花蓮觀光糖廠慶祝建廠百年,十一月十三、十四日取其日期諧音一生一世呼應
百年愛戀的主題,舉辦「花糖祭」,以日式祭典風格打造「花糖市集」及「野餐音樂會」,
活動中可以盡情享受野餐、音樂、主題體驗及戶外市集,認識在地手工藝作品與達人,
還有許多隱藏版攤位,百年慶限量文創商品抽獎,等著民眾到來並親自探索花糖的
美麗與人文風情。
花蓮觀光糖廠今年規劃了一系列的百年慶活動。
在七月已經開始的「我與花糖談的這場戀愛─攝影展」活動,
徵求攝影照片述說花糖與土地、人情、文化的故事。
在微解封期間,不時推出住宿的優惠方案,讓舊雨新知可以享受百年日式木屋的優質體驗。
花糖祭也是「我與花糖談的這場戀愛攝影展」設展時間,
展出從一百多件作品中選出十三件得獎作品及三件人氣獎。
另外,同時辦理「闖關集點活動」,只要前往服務台領取活動護照,
依照護照內指示完成活動體驗及商品購買∕拍照尋寶,集滿八點後,
即可以兌換百年慶限定文創帆布袋一份。

144: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1/13 04:12:10.98 .net
金馬影后陳淑芳 導覽台南美景
2021/11/12 05:30

台南觀光大使金馬影后陳淑芳拍攝「台南慢遊」宣傳影片,
「國民阿嬤」帶領大家用獨特的「慢味」走訪旅遊景點,感受台南之美。
宣傳影片走訪鎮北坊文化園區神祇最高的「開基玉皇宮」、求官必拜的「鎮轅境頂土地公廟」、
聚財求財的「總祿境下土地公廟」、三級古蹟「烏鬼井」、百年歷史卻能融入新世代元素的
「開基天后宮」,以及少見佛、道教廟宇往來密切的「大觀音亭興濟宮」,
每間宮廟都獨具特色。
此外,少不了品嘗百年煎餅老店「連得堂」及百年餅舖「舊來發餅舖」,
以及鴨母寮市場傳統美食。
前往佳里「蕭壠文化園區」,這原是日治時期在台設立的佳里糖廠,
重新規劃後轉型為藝文基地;南市觀光旅遊局長郭貞慧以將軍青鯤鯓在地女兒身分,
介紹將軍漁港獨有的「魚菲力」虱目魚嶺日曬技術,邀請淑芳阿姨親自體驗,
同時端出在地美食蚵嗲、火燒蝦等,讓淑芳阿姨大快朵頤。
也走訪「台灣棉被原鄉」將軍苓仔寮,與市長黃偉哲一起手打有溫度棉被,
邀請大家一起來台南「找尋你的慢味」。

145: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1/14 02:27:41.91 .net
好壯觀!67年前老相片曝光 重現宜蘭「龜島磺煙」絕美奇景
11:05 2021/11/08

宜蘭縣外海龜山島10月底在龜首處出現罕見的「龜島磺煙」,
曾是龜山島民的頭城鎮民代表簡英俊,在臉書中貼出一張67年前的老照片,
只見噴發的磺煙直上天際,相當壯觀,不只讓簡英俊回憶起兒時在龜山島的生活,
也讓人對早期的龜山島景致讚嘆不已。
簡英俊說,他是1951年出生,23歲從軍退伍後搬離龜山島,「龜島磺煙」是龜山八景之一,
聽島上的耆老說,以前不只能看到磺煙,甚至可以看到明顯的火光,
他小時候在島上生活時,看過磺煙,未曾親眼目睹火光的產生。
他說,磺煙的產生源自是海底噴氣孔,島民習慣稱呼「出磺水」,
先前引發討論的「牛奶海」未必會與磺煙同時出現,但磺煙比牛奶海更難得,
但可能受到龜山島土石崩落等因素,堵住噴氣孔,大約在1980年後就愈來愈罕見。
宜蘭縣在10月24日發生芮氏規模6.5的地震後,就有賞鯨船業者發現龜島磺煙,
當簡英俊展示由宜蘭縣史館提供的老照片後,兩相對比,67年前的龜島磺煙規模更勝現在。
宜蘭縣史館表示,縣史館前身是宜蘭文獻委員會,當時文獻委員會為了編輯宜蘭縣誌,
在1954年拍攝到龜島磺煙照片,照片原件在縣史館成立後移交接收,並提供給龜山社區使用。

146: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1/14 20:33:10.71 .net
1921-2021文化浪潮百年 國際學者聚新北論台灣定位
2021/10/01 13:37

品咖啡、逛書店、看展覽,是文青的生活日常,你知道百年前的知識文青都從事些什麼活動嗎?
1921年一群知識份子組成台灣文化協會,展開「文化啟蒙運動」,
是新文化運動浪潮席捲台灣的起點。
今年為台灣文化協會成立百週年,新北市立圖書館特別與台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
於10月1、2日邀請到日、韓和台灣共50位國內外學者舉辦學術研討會,
回顧台灣近百年的文化歷史軌跡。
由新北市圖與北大海山學研究中心共同舉辦的「台灣文化協會百週年紀念」
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大人文學院國際演講廳以線上、實體同步方式進行,
台灣史學者、國立北教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戴寶村以
「文協一世紀.臺灣文化力」專題演講,揭開兩天研討會的序幕。
新北市圖館長王錦華表示,今年是「台灣文化協會」成立1百週年,
台灣文化協會是日治時期重要的文化啟蒙團體,1895年馬關條約簽定,
開啟日本殖民台灣的50年歷史,也帶給台灣人民不同的生活體驗。
台灣文化協會的成立,吹響文化運動的號角,讓台灣在被殖民時期,
仍能面對迅速改變的世界。
新北市圖與北大海山學研究中心合作舉辦國際研討會,今年已邁入第3年,
會議除探究文協百年議題,針對新北市圖典藏全台保存最完整的日治時期街庄行政檔案
「台北州檔案」, 今年亦持續發表相關研究,讓國內外學者可以透過彼此研究成果
,使與會者了解文化先驅為這片土地所做的努力及貢獻。

147: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1/15 01:10:05.01 .net
百年士林紙廠 登錄歷史建築
2021-10-04 00:50

台北市文資審議將逾百年的「士林紙廠」登錄為歷史建築。士林區福林里長江美珠表示,
在地居民都樂觀其成,且會善盡紙廠保存責任,不過紙廠舊址位於福林路31巷,
道路狹窄,盼未來道路拓寬能一次到位,以便歷史建物保存。
士林紙廠始創於1918年,前身為台灣製紙株式會社,是台灣最早設立的機械造紙廠,
長達80年製紙歷程,廠區的發展與日治時期士林街及日後的士林發展有重要關聯。
文資委員認為,士林紙廠始創於日治前期,是台北特別的產業廠區,具經濟史價值,
其中抄紙機室、廠長室、鍋爐間等建築外貌為紅磚,施工技術精良。
士林區福林里長江美珠表示,該案文資身分通過,盼能促進士林地方繁榮,
在地居民都樂觀其成,且會善盡紙廠保存責任,協助市府共同維護,
此外,該處位於福林路31巷,巷道狹窄,盼未來道路拓寬能一次到位,
加強歷史建物保存。
文資委員李乾朗表示,由於巷道緊鄰的外牆為唭哩岸石,質地較脆,
道路拓寬時建議使用水刀一次切一大片或是用其他技巧,讓外牆疤痕小一點。
士林地區可以看到這麼長一片唭哩岸石,也算是士林一個特色。
文資委員同意將士林紙廠登錄為歷史建築,登錄範圍包括廠長室、成品及物料倉庫、
一號抄紙機室、加工間、實驗室、貼糊間、車床間、舊鍋爐間、醫務室及福利社、
警衛室等提供當時紙廠運作的空間。

148: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1/16 03:20:39.94 .net
嘉義縣逾80年歷史一樂酒家修復 將活化成「藥史展示館」
19:05 2021/11/06

文化部委託辦理「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主要由屋主自行提案申請,
再由地方政府輔導進入地方初審及文化部複審,
今成果展地點「一樂酒家」是計畫修建補助案例之一,
也是日據時期民雄市街木結構建築典型代表,迄今80年歷史,
因社會變遷幾經轉手已毀損不堪,日前才由吳嘉文、吳至鎧父子買下。
吳氏父子希望修復成原貌,一方面保留在地唯一留存的酒家建築,
另一方面活化成「藥史展示館」,由於經費龐大,在文觀局協助下,
向文化部申請保存再生計畫,獲修復補助337萬,也是目前全縣申請補助比例最高的案例。
文觀局表示,全縣目前已累積輔導超過40件申請案,其中14案獲得文化部
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建物整修補助」,4案獲「文化經營租金補助」,
合計金額高達2300萬元,今年更主動協助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將其在東石鄉港墘村租賃的社福據點,屬傳統民居的林氏古厝,
以「港墘暖一點」提出建物整修補助,也協助六腳鄉潭墘村頗富盛名的
「用九柑仔店」,結合在地居民與社區組織提出文化經營補助。
文觀局透露,林氏古厝、用九柑仔店9月提送文化部複審獲極高肯定,
幾乎分文未減通過審查,希望本計畫後續能更積極串連民間力量,
加深計畫公益性與連結在地永續性,至於今天的成果展,
也首次結合南華與中正二所大學,展示長期深耕大林與民雄推動
「大學社會責任實踐」成果,希望藉此吸引更多縣民、
在地青年與大學生關注嘉義縣內具特色與魅力的私有老建築,並投身參與。
今計畫成果發表會由縣長翁章梁親自主持,立委陳明文、民雄鄉長何嘉恒、
縣議員林秀琴、陳文忠、黃芳蘭、林淑完、林于玲都一同前來共襄盛舉,
翁章梁說,老屋是承載在地共同記憶的空間,嘉義縣已通過18件補助審核,
感謝南華、中正大學用心經營,在學術單位、地方政府的努力以及中央的補助下,
未來將有更多老屋記憶能被保存。

149: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1/17 02:43:27.11 .net
「詩意鹿港」福興穀倉登場 裝置藝術多元演繹詩歌美學
17:27 2021/11/16

「詩意鹿港 詩詞藝術創作展」,即日起至12月26日於福興穀倉C展覽館登場,
由文開詩社社長陳岸策展,邀請來書藝家林俊臣、陳昭坤、施承佑、吳肇勳、
吳肇昌、許崑杉、尤祖和、謝金德等大師級共襄盛舉,展場滿足視聽誦等各種感官認知,
開展想像力,16日的開幕記者會,彰化縣長王惠美親自與會,
歡迎各界觀眾踴躍前來感受、欣賞。
王惠美表示,「一府二鹿三艋舺」,可知鹿港在台灣開發史上的重要性,詩、書、
繪畫等各方面,都有非常多的大師聚集於此,特別謝謝文開詩社社長陳岸帶領團隊
在福興穀倉辦理展覽,歡迎所有鄉親有空多來走走,福興穀倉的場域很好,
可以結合鹿港整體觀光,銜接鹿港文武廟、和興青創基地、九曲巷、
天后宮等非常多的景點,也拜託鹿港地區所有的藝術家大家集思廣益,
如何讓這些場域有更好的展覽及表演。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但其載體並不局限於書面文本,隨著現代媒介技術的不斷演進,
詩歌的創作和演繹都能更多元呈現;此次展出運用空間詩學裝置、誦讀、影像展示等,
讓詩歌不僅可視、可聽、可誦,而且可感,盼拓展觀眾對於詩歌的認知與想像,
非常值得親自體驗欣賞。
陳岸表示,鹿港長久以來與詩和書法有密切關聯,這次詩詞展覽都是描繪鹿港
並由鹿港當地的9位書法家揮毫而成。本次展覽分為書法跟裝置藝術,
其中「西濱觀海」是由他書寫在柱子上,此外還有李白的「關山月」
是用朗讀的方式讓民眾來參加。
本次展覽以傳統兼具創新的表演方式,顯現鹿港承接古典傳統,並開創鹿港未來遠景。
文化局表示,彰化建縣三百年來,人文薈萃,文化豐饒多元,鹿港詩人名家輩出,
結詩社是鹿港文風的一種表現,文士酬唱、切磋,抒發感懷並相互交流,
是締造鹿港風華人文底蘊不可或缺的要素。適值文開詩社創立40年,
多年來持續努力推動漢學相關文化藝術,為鹿港在地重要文學社團。
今年完成修復,重新啟用的福興穀倉,第四檔藝文活動,推出詩詞藝術創作展,
呈現詩歌多元繽紛的樣貌,讓觀展民眾進入詩歌所營造的美學空間。
開放參觀時間為每周三至周日。

150: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1/18 02:08:48.69 .net
西螺濁水溪親水文化園區即將完工 溜滑梯吸睛
2021/10/05 16:44

斥資4600多萬元興設的雲林縣西螺鎮濁水溪親水文化園區月中完工,
其中親水共融遊戲區設置溜滑梯、沙坑等遊憩設施相當吸睛。
雲林縣長張麗善今天會同縣府水利處、議員議員李明哲、游淑雲、廖偉晴等前往視察工程,
她指出園區除有步道、導覽解說設施、親水共融遊戲區等,並與現有石敢當、
日治時期水針、延平老街口等文史景點串連,帶動西螺地區觀光休憩。
水利處長許宏博表示,濁水溪親水文化園區主要工程項目為建立環狀親水步道系統
及堤頂休閒綠廊,並設置親水共融遊戲區,提供兒童遊憩空間,總經費4609萬多元,
水利署補助3780萬元,縣府自籌829萬元,工程預定本月中即可完成。
張麗善表示,濁水溪揚塵原是讓地方頭痛問題,在縣府、水利署等單位合作下,
提升綠覆蓋、水覆蓋面積,減少改善揚塵,透過親水園區的建置讓溪風沙影響再減少,
成為鄉親散步健走最好的去處。

151: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1/19 02:51:33.16 .net
浪漫台三線 竹竹併豈能棄苗
2021-10-05 05:28

新竹市長林智堅拋出新竹縣市合併為「大新竹市」建議,撇開是否充滿政治算計不談,
新竹縣市合併成大新竹科技城確有加分效果,但不能捨棄或瓜分苗栗縣。
桃竹苗四縣市在日治時期本就是一體,稱新竹州。一九五○年桃竹苗分縣時,
有人建議以頭前溪為界分為桃園、新竹兩縣;亦有人建議分桃、竹、苗三縣,
結果後者獲採納。
一九八二年新竹市從縣轄市升格,並將香山併入,跟閩南人在新竹縣占少數,
一直當選不了縣長多少有關,如今閩客藩籬早已打破,又再談合併,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苗栗縣緊鄰新竹市的頭份、竹南,受新竹縣市磁吸效應,以及竹南亦有科學園區,
台積電將在竹南設廠影響,人口快速成長,已躍居苗栗縣第一、二大市鎮,
人口加起來近廿萬人,占全縣近四成,居民消費已往新竹、竹北跑;
縣治苗栗市人口流失,反淪為老三。
苗栗縣南區現除了銅鑼科學園區投資較熱絡外,受北有新竹縣市、
南有大台中市「夾殺」影響,人口逐年流失,漸被邊緣化。
因此,新竹縣市若要合併,亦該將苗栗縣納入整體規畫,且不容被瓜分,否則情何以堪?
新竹縣、苗栗縣是全台客家人口居住比率最高的兩個縣,也是蔡英文總統所推
「浪漫台三線」的主要區域,一旦竹竹苗合併為大新竹市,竹科、南科(竹南)、
銅(銅鑼)科連成一線,成為台灣的高科技廊帶、台灣客家文化的重鎮,
也能帶動現苗栗縣南區發展。

152: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1/20 04:11:49.56 .net
桃園"六廿四故事館"開館 傳承百年文化
2021年10月6日 下午3:52

每年農曆6月24日,是關聖帝君聖誕,桃園大溪的民眾,會以神將、龍陣、
鼓陣為關聖帝君祝壽,相當於大溪人第二個過年。而這項獨特的文化,直到現在都從未間斷。
市長鄭文燦為了讓更多人,認識這項文化,特別修復日治時期的歷史建築,
打造六 廿 四故事館,讓這獨特的在地元素能持續傳承。
敲鑼打鼓出動神將,現場熱鬧氣氛漫溢全場,民眾笑得合不攏嘴,
因為桃園大溪六 廿 四故事館,修復完成在5日重新開幕,桃園市長鄭文燦也到場支持,。
桃園市長鄭文燦說:「大溪社頭文化起源在日治時代,6月24日是關聖帝君壽誕,
大溪各地方北管社團,透過神將農陣武陣的方式,來向關聖帝君祝壽。」
每年農曆6月24日相當於大溪人第2個過年,這項習俗百年來從未間斷,
市府打造六 廿 四故事館,而它的前身其實是日治時期,糧食統制倉庫在1942年興建,
因為歷史悠久被指定為歷史建築,如今市府將建築樣貌修舊如舊,
裡頭重新裝潢打造文化展覽空間。
鄭文燦說:「我們會舉行社頭文化體驗營,或是課程讓大家更了解,
夜間的大溪有獨特魅力,因為社頭繞境都是晚上舉行。」
這項無形文化資產,已歷經了百年,市府建造故事館,
就是希望讓更多人了解社頭文化,在觀光的同時又能認識大溪獨特的魅力。

153: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1/21 03:13:40.02 .net
重建現成果 蘇貞昌:公私協力發揚光大台灣藝術史
2021/11/18 16:45

文化部今天在行政院會報告「重建台灣藝術史執行成果」。
主持院會的行政院長蘇貞昌聽取報告後表示,感謝民間捐出藝術創作,
期待未來在公私協力下,一起重建及發揚光大屬於台灣自己的藝術史。
為系統性典藏及維護重要藝術資產,再現台灣藝術家作品,文化部自2018年推動
「重建台灣藝術史計畫」,總經費27億元,來源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的
文化生活圈建設計畫經費,期程至2025年止,今天向行政院會報告執行情形。
文化部指出,「重建台灣藝術史」由美術史、音樂史、工藝史、文學史、
影視音史等層面出發,目前已經蒐藏台灣前輩藝術家649件作品,
徵集檔案史料超過3萬件,修復作品及文物史料逾4000件。
報告表示,計畫也透過展演再現經典,如「經典再現—台府展現存作品特展」、
「進步時代─台中文協百年的美術力」、「霜賢峻偉-人間國寶王清霜家族漆藝特展」、
「郭芝苑百歲紀念音樂會」等,呈現台灣藝術史發展,台灣第一座裸體雕像
「甘露水」也將在12月亮相,而包含順天美術館、畫家洪瑞麟家屬、
畫家林玉山家屬、音樂家葉綠娜、李美彌導演、史明基金會捐贈近2萬件作品及文物。
蘇貞昌表示,台灣歷史,過去一直是隱諱、扭曲、破碎的,無論是殖民統治者或是當權者,
因為政治上的需要,或見識有所不及,或心態並不認同這塊土地,
所以一直以來是不准台灣人講自己的歷史,甚至於不容台灣的技藝留存、發揚。
蘇貞昌說,許多台灣人對台灣藝術的發展跟作品,知之甚少,
所幸在總統蔡英文上任後,為厚植文化力,首度運用前瞻特別預算推動
「重建台灣藝術史」。
他說,這幾年來政府投入資源,展現對保存及發展台灣文化的真心誠意與用心、
用力,讓更多屬於台灣的豐富故事與作品被民眾所知曉,也藉由這些藝術創作,
讓民眾瞭解作者所處的時代精神,得到啟發、汲取養分,成為持續壯大國家的能量。
蘇貞昌特別感謝順天美術館將順天堂藥廠創辦人許鴻源典藏的650多件畫作,
全數無償捐贈予國家,以及張氏家族捐出雕塑家黃土水「甘露水」作品等,
認為這正是延續台灣文化協會合眾人之力,讓文化和國家向上的精神,
期待未來在公私協力下,一起重建及發揚光大屬於台灣的藝術史。

154: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1/22 01:40:31.03 .net
迎接文協百年 台史博展蔣渭水手稿 模型重現新高號螺旋槳飛機
2021/10/13 16:36

迎接10月17日台灣文化協會成立100周年紀念,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樂為世界人:台灣文化協會百年特展」13日開幕,透過史料物件、趣味互動遊戲,
展現文協活潑熱情的面貌,展出包括蔣渭水的信件手稿和黃土水雕塑的
高木友枝銅像等文物,還請模型機專家打造1920年台灣第一位飛行士謝文達的
「新高號」螺旋槳飛機。
「樂為世界人」命名取自於蔣渭水寫給林獻堂信件中所擬的文協會歌,
特展透過「宣傳戰」、「時空的爭奪」、「造新民做自己」等單元,
帶民眾認識文協時代的人們,致力於推廣新思潮及各類文化改造活動,
還有不同立場間的思想交鋒。
運用當代數位科技與歷史人物做聯結,例如「林獻堂蔣渭水Podcast聊時事」、
「蔡培火林氏好帶動唱」、「陳澄波的全家福自拍」等,
將歷史人物帶入到當代生活,也藉此重新理解文協時代的人與物。
「鳥瞰世界」單元有依照老照片打造而成的「新高號」螺旋槳飛機,
鳥瞰百年前的台灣意象,重現1920年謝文達返鄉翱翔的場面。
並展出大韓民國歷史博物館授權,同時期韓國獨立運動、
蘇聯革命相關的海報,讓觀眾看見20年代台、韓社會動態。
展場中高木友枝的銅像,原本1929年已由高木帶回日本,
當年曾擔任台灣總督府醫學校校長的高木,曾直言文協組織的弱點並提出建議。
銅像於2014年落腳彰化高中,台史博也將這段故事錄製成影片,
讓觀眾一窺當中曲折又感人的故事。
文協百年特展今天開幕後,將展至明年7月24日。

155: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1/23 01:25:17.94 .net
抗日血淚史 大豹群故事館開幕
04:10 2021/11/22

桃園市復興區大豹群故事館21日開館,桃園市長鄭文燦參與開幕活動時表示,
大豹社事件是台灣歷史上被塵封的一段,抗日7年險遭滅,
希望透過在原介壽國中成立故事館,讓在地原住民族血淚史能夠保存流傳,
未來將成為台灣的族群資產與靈魂。
1000族人剩40幾戶
鄭文燦指出,清朝時期劉銘傳在台灣建立隘勇線,但日治時代採取開發山林政策
突破原來的隘勇線,入山開採樟腦及伐木,遭到復興區、新北三峽區原住民抵抗,
在大豹社領袖瓦旦·燮促率領下,各部落聯合抗日長達7年,
各社族人從原本1000多人最後只剩下40幾戶,流落至現在的東眼山等各處。
鄭文燦表示,泰雅族大豹群的歷史屬於台灣這塊土地的共同歷史,不該被忘記,
桃園在每一年的8月1日原住民族日,會藉由不同主題的展覽來重現原住民族的
歷史記憶,比如樂信.瓦旦故事展、以及1964年卡拉社因石門水庫
興建而遷徙淹沒的故事等,都是原住民族的史實,也是台灣共同的記憶,
應該代代流傳。
田野調查還原史實
他也說,原住民有很多失落的故事應該被重新找尋,感謝台北藝術大學老師高俊宏,
透過田野調查、造訪部落及耆老,將大豹群族裔故事做基本的還原。
桃園會持續記錄並重現泰雅族人在復興區發展故事,讓它成為泰雅的知識,
並透過大豹群故事館場域,結合復興區各學校一起推動,
讓年輕一代族人了解祖先歷史。
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夷將.拔路兒表示,2016年蔡英文總統代表政府
向原住民道歉,其中一項承諾就是要重建原住民族史觀,
大豹群故事館成立是建構原住民史觀的一小步,而未來紀念碑的建置,
也將有別於過去以政府的觀點來設立,而是由大豹群族人產生共識後,
才形成紀念碑的樣式及文字。

156: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1/23 02:55:57.29 .net
嘉義舊監宿舍群3大工程完工 為台灣設計展暖身
17:06 2021/11/21

嘉義市政府執行中央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將嘉義舊監獄宿舍群花了3年時間進行活化、
整修,9月底3大工程陸續完工,今市府、文化部及法務部矯正署等各界
以日本鏡開儀式歡喜慶祝,也為年底台灣設計展暖身,文化部次長蕭宗煌指嘉義市不僅是木都,
也積極修復老屋,可評估協助嘉市做「木材材料銀行」,讓未來老屋修補材料來源更充裕。
市府自2018年辦理「舊監宿舍群景觀工程」、「維新路134巷36、38號修復工程」、
「實驗木場整復工程」3計畫工程,歷經3年總經費7200萬元,
目前已有8戶宿舍變身實驗木場、2戶修復成表演空間,加上景觀、環境整頓,
讓老宿舍群展現新風貌與活力,連住在當地多年的沈媽媽都心懷感謝,
說以前小偷很多,很多宿舍因久無人住居,破的破、壞得壞,現在完全不一樣了!
市長黃敏惠表示,市府近幾年積極與法務部合作嘉義舊監獄閒置宿舍的修復再利用,
雙方達成共識,監獄圍牆內由法務部進行第2期修復工程,圍牆外宿舍區由市府
尋求資源修復閒置空間,感謝文化部、各界以及住戶的支持,舊宿舍群不一樣了,
期待法務部加速進行2期工程,讓整體園區成為嘉義市另一個城市新亮點。
蕭宗煌感謝市府與法務部共同推動計畫,相較熱鬧的檜意森活村,
舊監宿舍群這邊多了一點文靜與深度,法務部矯正署黃俊棠署長指出,
嘉義舊監歷史已超過百年,第1期已修繕完成,第2期工程也已報文化部,
期望盡快修復完成,搭配宿舍群成為整體園區。
今日台交流協會高雄事務所副所長古田清史也特別到場,文化局表示,
事務所之前來訪時,得知舊監獄宿舍群正在進行修繕,當時雙方約定完工後可進行交流,
所以特別展出「木宿清寂」日式茶器具展,即日起到明年1月2日,
12月25日在嘉義公園內的昭和J18也安排一場茶席講座體驗。
文化局長盧怡君指出,在執行3大工程計畫過程中,文化局同步登錄
「嘉義舊監獄演武場」為歷史建築,及嘉義市第1處聚落建築群「嘉義舊監獄暨宿舍群」,
未來也將持續爭取中央再造歷史現場2.0計畫經費,持續修復宿舍群剩下的閒置空間。
今活動中,黃敏惠也特別頒發獎牌、感謝狀給今年舊屋力補助店家
以及申請老屋卸妝計畫的屋主,文化局指出,舊屋力今年總共有5件小型修繕、
4件文化經營及5件教育推廣類的案件申請,老屋卸妝共有7案申請。

157: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1/24 02:01:18.10 .net
台南一中日治時期卒業寫真貼 驚見廖繼春手筆畫作
2021-11-16 09:14

台南一中迎接百周年校慶,推出一系列活動,正舉辦「藝傳百年」歷任美術老師作品聯展,
有台灣美術史重要畫家廖繼春以及大師級畫家謝國鏞、蘇振焜的作品,
是場不可錯過的藝術饗宴。
廖繼春曾是台南一中前身州立第二中學校的教員,作品曾入選帝展、台省展,
揉合寫實與抽象畫風,並寓含濃厚的鄉土情懷,作品曾在國際拍賣市場創下
台灣本土油畫的最高紀錄。
校方日前整理發現,日治時期第17回的卒業紀念寫真帖封面,就是出自廖繼春手筆。
南一中表示,為慶祝建校百周年,正進行校史室的整建並重新打造更加的收藏空間與展覽室,
因留下來的資料多,將逐一檢視,希望能找到更多值得珍藏的校史資料與文物。
謝國鏞、蘇振焜也是台灣美術史上大師級的人物。謝國鏞曾入選台 展、府展,
也是南美會的創始會員,畫風帶有立體派風格,他在南一中執教30年,
培育出國際知名畫家陳錦芳、美術設計家高山嵐、雕塑家鄭春雄。
蘇振焜作品曾入選全國教師美展、千人美展、南美展,並且榮登中華民國美術年鑑,
油畫、水彩、水墨表現皆獨樹一幟,作品詳實保留府城地景,堪稱畫史。
後起的曾秀惠、洪啟元、陳淑珠、黃逸民、賴勇達等老師,目前都活躍於府城藝文界。
校長廖財固表示,歷任美術老師銜負傳承不墜的藝術使命感,打造南一中世紀風華,
豐富了學生的美育涵養,也造就多位校友在藝術領域的傑出成就。
「藝傳百年」展場於台南一中小禮堂,展期至12月2日,周一至周五上午9時至下午4時。
一般民眾依防疫規定實名登記、通過溫測後即可參觀。

158: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1/25 02:06:11.83 .net
向文協百年致敬 台南吹起赤道熱風
2021/11/24 05:30

今年(2021)適逢台灣文化協會成立百週年,全台各地掀起「文協熱」,
為了呼應文協在百年前推動的「文化啟蒙」理念,台南在地藝文團體
「台灣藝術田野工作站」也積極響應,即日起推出「赤道熱風」檔案展,展期至12月31日。
此展覽聚焦於文協時期的「文化啟蒙」風潮對前輩藝術家的影響,
進而直接或間接參與文協或文化啟蒙活動,例如陳澄波、陳植棋、廖繼春、
郭柏川、顏水龍等,也有人則是間接參與了社會運動,如鄧南光,
或用日語詩作表達台灣藝術家的真實想望,如王白淵等。
策展人李書旆表示,文協1921年10月17日成立,當時台灣島內外知識分子
受世界民族自決主義影響,團結起來突破日本殖民政府的差別待遇,利用讀報社、
演講會、出版物、文化劇、新歌謠、放電影等方式,掀起澎湃的新文化運動,
使台灣人獲得啟蒙,深刻刺激出對新文學、新戲劇、新歌謠、新美術等的創作與思考,
1921年台灣雕刻家黃土水入選日本帝國美術展覽會(帝展),可視為與舊美術告別的具體象徵。
他說,文協時期的台灣新美術藝術家,都展現出無比的熱情,如赤道熱風般吹融了
傳統的壁障,釋放出一連串「赤」的力量,如1927年在台南公會堂舉辦的
「赤陽會」展覽、1929年成立的第一個全島性台灣留學生畫會「赤島社」,
及1930年誕生於台南的左翼運動宣傳刊物《赤道報》等。
台灣藝術田野工作站發起人蔣伯欣呼籲,台南曾繼台北之後做為文協的總部,
光是「文協在台南」相關事件、人物及遺跡等文化資產都還有待在地眼光重新發掘、
梳理與記錄,讓更多人知道發生在這座城市的文協故事,進而成為城市行銷最好素材。

159: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1/25 03:48:51.84 ToS54nBCd
URLリンク(www.youtube.com)

1940年代の台湾の貴重なカラー映像です!!!!!!!!!

160: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1/27 02:30:10.16 .net
台中白冷圳文化節 向磯田謙雄獻花、台日視訊交流
2021/10/17 17:24

台中市白冷圳水流域發展協會,今天舉辦「白冷圳文化節」活動,除向磯田謙雄銅像獻花致敬,
並與磯田謙雄後代家族及金澤市長等台日視訊交流,晚上更舉辦白冷圳慶生派對活動,
慶祝白冷圳89歲生日。
白冷圳是日治時期為了供應新社台地上種甘蔗所需要的灌溉水而興築,
全線自和平區大甲溪上游白冷的進水口起,至新社台地圓堀終止,
導水路皆利用地形地勢變化產生落差原理的自然工法概念,沿線循山腰峻坡建造,
與新社河階群的自然及人文結合、互動,含豐富的文化資源,目前白冷圳入水口、
抽藤坑倒虹吸管(2號)、矮山支線過水吊橋等皆已登錄為歷史建築。
白冷圳興建至今,具有89年歷史,白冷圳文化節活動自2001年開始舉辦,
今年邁入第21屆,台中市白冷圳水流域發展協會每年都選在10月為白冷圳慶生。
今天上午在新社區的白冷圳紀念公園,由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新聞文化部部長
村嶋郁代代表家屬,還有台中市文化局、台中市議員冉齡軒、台日知日協會理事長宋明吉、
高座之友會會長何敏豪、新社區長林淑惠、新社農會總幹事羅文正、東
勢區農會總幹事田士欣等共同向磯田謙雄銅像獻花致敬,東勢農會樂齡日文班並獻唱
「水利之父〜磯田謙雄」紀念歌,緬懷磯田謙雄工程師再造新社、萬物重生之恩。
下午則在新社高中舉辦台日視訊交流,由台中市文化局、新社區長、
白冷圳水流域發展協會理事長、新社高中校長及社區士紳等,與磯田謙雄後代家族成員、
金澤市市長及議員等,透過視訊交流,搭起雙邊無距離、無國界的溫馨之橋。
晚上則在櫻花鳥森林休閒景觀花園舉辦白冷圳慶生派對,除邀請社區團體表演外,
並以輕鬆的慶生派對及音樂茶會等方式,邀請地方人士等共同慶祝白冷圳89歲的生日。

161: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1/27 21:48:10.89 .net
墓地から先史時代の文化財が出土、県の遺跡として登録/台湾・南投
11/18(木) 19:11
中部・南投県政府は17日、県中央部の埔里鎮にある「覆鼎金考古遺跡」を12日付けで同県3カ所目の県定考古遺跡に登録したと明らかにした。同遺跡では複数の文化財が出土しており、そのうち玉環1点は国宝級の価値があるとの期待が寄せられている。
同遺跡は2019年、公営霊園の改葬作業中に見つかった。県文化局は登録の理由について、複数の文化層に属していることや文献資料が乏しい時代の人々の居住地に関する研究において学術的価値が高いこと、遺跡の大部分で保存状態が良好なことなどを挙げた。
また少量ではあるが、東部地域との交換または交易で得られたとみられる玉器や玉材のほか、玉器を加工するための刃物も見つかっており、交換システムが形成される過程を研究する上での参考になるとしている。
県文化局は、昨年の発掘調査時に完全な形で見つかった玉環について、先史時代に東西の交通と物資交換システムがあったことの証明になると指摘。ラッパの先端部のような形をしており、台湾では10に満たない数しか見つかっていない。卑南遺跡(東部・台東県)で出土したものは国宝に指定された。今後県の審議会に送り、審議にかけられる予定。

162: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1/28 02:39:03.43 .net
白河小旅行走訪石灰窯 喚起重視在地文史
2021/10/17 10:48

白河區公所推1日小旅行,帶領民眾走訪石灰窯,盼喚起重視在地文史。
白河區公所推動社區營造第6年,今年帶領鄉親學員踏查仙草、關嶺10個舊窯口,
尋找記錄白河石灰窯產業。
公所表示,白河除了遠近出名的蓮花、二大古剎碧雲寺及大仙寺、關子嶺溫泉,
早期經濟產業「石灰」較少人知道,邀請民眾至仙草埔走訪石灰窯及廟宇1日小旅行,
由導覽人員深度解說。
導覽人員表示,白河石灰產業地處枕頭山下,蘊含石灰礦,明清時期當地哆囉嘓的
平埔人曾取為檳榔調味及建房時外牆粉刷;日治時期因日本人在台灣大力發展製糖工業,
太平洋戰爭後因海運受阻,製糖所需石灰無法由日本繼續運來台灣,
白河因有石灰礦及地利之便,經日本技師探勘後,選定為石灰生產基地。
公所指出,早年仙草埔人口近2000人,80%都從事石灰業,
老一輩的人與在地有相當深的情感連結。
直至1980年代因採石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及民眾抗爭,白河仙草埔的石灰產業凋零,
目前僅剩志昌、和興、珙榮等3家工廠營運生產。
南市文化局表示,結合在地耆老的記憶回溯,構築當年全盛期白河石灰產業的
輝煌在地知識學。也呈現在地特殊人文景觀及豐富的生態資源,不管是廟宇、
景觀、人文等,1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旅遊行程,歡迎民眾來體驗白河的多元面貌。

163: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1/29 01:48:05.08 .net
苗栗客家文化館 展出老陶之美
2021年10月23日 上午5:10

苗栗縣頭份市過去擁有多座百年歷史陶窯廠,因滄海桑田都已消失不見,
台灣陶文化協會理事長鄧淑慧花了多年功夫,考究頭份「恒益窯」與「興隆窯」的源起,
還實地到老窯廠所在地挖尋昔日老陶遺跡,並發起募集老陶活動。鄧淑慧辛苦蒐集的
珍貴陶器及史料,23日起在苗栗客家文化館展出,讓民眾了解苗栗客家陶器之美。
百年歷史文物 見舊手路
頭份「斗煥坪」早年是許多不同族群交易往來的據點,透過日據時期的
《臺灣工場通覽》文獻發現,百年前的斗煥坪曾經有兩間窯廠,分別是「興隆窯」
與「恒益窯」,登記創立的時間皆為1915年,但經田野調查後發現當年窯主的
上一代就已經開始營運窯場,因此推斷窯廠於清朝末年就已存在。
「興隆窯」與「恒益窯」老窯廠,是目前台灣已知「最早的客家窯廠」,
雖然窯址已因高鐵施工所覆蓋,但經鄧淑慧等人發起的採集研究,仍自地面撿拾到
「窯汗磚」、「窯具」、「陶瓷碎片」等大量文物,從中看見已幾近失傳的福州師手路,
印記也相當獨特,推估這些老陶器已有百年歷史。
福州來台窯師 落地生根
在當年「興隆窯」與「恒益窯」的戶籍內,有多位自福州來台工作的陶師,
他們的足跡曾遍及新竹、苗栗、台中、鶯歌、松山等地的各家窯廠。
其中有多位福州師娶客籍女子為妻,並落地生根開設自己陶廠,如新竹林景振、
關西李厚官、苗栗林榮飛及李依五,進而成為道地的客家人,
並成為客家陶的中流砥柱,及發展源流的重要軌跡。
經過鄧淑慧多年採集證據考究源起,將歷年來所得整理完畢,在銅鑼客家文化館展出
「頭份百年古窯特展」,10月23日展至11月28日止,希望讓民眾看見台灣傳統陶器之美,
並探尋客家先民的生活歷程。

164: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1/30 01:50:53.59 .net
百年新竹國小翻新通學步道 可見30年老樹、日式建築
2021-10-25 13:45

新竹市歷史最悠久的新竹國小位於南大路及興學街交接處,學生人數多、
人車流量大,校園周邊步道早已老舊破碎、校門口最具代表性的檸檬桉根部隆起,
還有部分設施占用影響行走動線,市府規畫打造約400公尺通學步道,雖然距離不長,
卻藉由大量退縮校園圍牆,換取更多安全步行空間,於今天動工,預計明年4月底完工。
市府指出,新竹國小透過退縮校園圍牆找回步行空間,將以穿透式圍籬搭配校門
旁七層樓高的30歲老樹檸檬桉,並在老樹周邊設計出更寬闊的空間作為樹穴,
同時也作為學生們等待家長接送區,未來可一路串聯學校旁的興學公園,
不僅讓師生上下學更安全,周邊民眾也增添散步路線。
教育處代理處長沈靜濤說,新竹國小校內的百齡樓是市定古蹟,
是竹市僅存少數見證日治時期至光復後的教育建築物,透過通學步道的修建,
原本較高的圍牆改為穿透式圍籬,讓行經步道的師生和社區民眾可認識
到校園內多元樹種,更可以親近感受竹小百齡樓日式建築之美。
市府自2019年起著手規畫新竹國小通學步道,經2年努力與爭取,
獲內政部營建署核定2290萬元。
該工程範圍包括南大路、興學街學校周邊人行步道,
由泰禹工程技術顧問公司規畫設計、監造,金郁達營造股份有限公司承攬施工。
新竹國小校長張淑玲表示,新竹國小通學步道是南大路上最美的風景,
擁有隨四季變化的台灣欒樹及高大的檸檬桉。
期許步道完工後成為南大路上的新亮點,和社區共享校園綠意美景。

165: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2/01 02:37:55.54 .net
民雄大士爺廟入火安座大典 副總統賴清德當主祭官
19:16 2021/11/30

嘉義民雄大士爺廟11月30日舉辦古蹟整修後入火安座大典,
副總統賴清德出席並擔任主祭者,賴清德表示,大士爺廟除是嘉義民雄的信仰中心外,
也是公益的化身,能在疫情期間修復完成,意義非常重大。
嘉義縣定古蹟民雄大士爺廟整修後入火安座大典今天上午舉辦,賴清德、立委陳明文、
嘉義縣長翁章梁等人都參與典禮,祈求神明保佑台灣風調雨順、四時無災、
新冠肺炎疫情早日結束。
賴清德致詞時表示,大士爺廟數百年來保境佑民,前幾年屋頂發生漏水、壁畫毀損,
感謝大士爺廟董事長周漳炎勇敢承擔,在地方人士合力爭取下,通過文化部補助修復,
代表蔡英文總統向廟方團隊致上最高敬意。
賴清德說,大士爺廟能在疫情期間修復完成,意義特別重大,大士爺廟是地方信仰中心,
也是公益的化身,集合信眾的力量,救助弱勢、推廣教育、提供學生獎助學金,
對地方幫助很大。
翁章梁表示,大士爺廟為嘉義重要文化象徵及宗教信仰中心,民雄到現在仍「一暝大一吋」,
未來航太園區、鐵路高架化等建設,一定會讓民雄成為嘉義重要的經濟發展中心。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指出,民雄大士爺廟因地震、長期不通風等問題造成屋頂漏水、
樑柱遭蝕、室內彩繪斑駁等,廟方自籌並申請文化部經費共2500萬元修復,
除補強結構、也清洗室內彩繪等,修復工程今年7月完工。

166: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2/01 15:28:14.39 X0/Ld/ghf
URLリンク(www.youtube.com)

1940年代の台湾の貴重なカラー映像です!!!!!!!!!

167: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2/02 03:00:12.16 .net
日本百年古宅清吉稻荷 落腳大溪
04:10 2021/11/21

日本岩手縣百年古民宅「清吉稻荷」在東北大地震時重創,
2014年在大河文化基金會爭取下飄洋過海來台,經多年選址,
研擬在桃園大溪埔頂公園重組,除了會是全台最大的全木造建築,
也將和河東的木藝生態博物館相呼應,過程將開放民眾參與,見證木構造從無到有的過程。
感念收容災童 無償讓渡
文化局長莊秀美說,日本2013年東北大地震釀上萬人死傷,當時台灣大河基金會
以寄宿家庭方式在台收容岩手縣43名災童,直到成年送回日本,岩手縣為感念台灣,
無償讓渡百年木造建築「清吉稻荷」給基金會。
莊秀美說,「清吉稻荷」1899年起造,屋齡逾百年,是經典的茅葺屋,
具合掌屋的典型,是指定歷史保存家屋,建物寬24公尺、深12公尺、大梁高達11公尺,
室內面積100坪,量體相當大,拆解後的木料目前仍由大河基金會保存,
因近年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經營有成,結合大溪老街已形成大溪獨有的文化資產觀光資源,
加上桃園跟日本交流頻繁,和多個縣市都締結姊妹市,基金會找上桃園,
討論後研擬落腳大溪埔頂公園。
莊秀美說,大溪埔頂公園南側可結合公園本身風貌,且距離大溪老街區僅5分鐘車程,
可促進地方循環經濟,市府預計花3000萬規畫重組,構築前都會做好防蛀防潮等預先準備工程。
花1年重建 全程無鐵釘
莊秀美強調,因全程不用一根鐵釘,全靠榫頭銜接,展現登峰造極的木造建築文化,
將發動全國大專院校建築系學生觀摩教學甚至參與重構,落實教育推廣,
預計明年上半年規畫設計,最快下半年開始施工,工期約1年,希望結合眾人力量在台灣重建。
她也提到原建物裡頭收藏百年前人民生活食衣住行的印記,數量逾百件
,目前保存在日本國小禮堂,屆時將一併專機運來台灣展示。

168:美麗島の名無桑
21/12/03 02:36:42.02 .net
國台交團史典藏數位計畫 資深音樂家憶當年兼攜文物回娘家
2021/12/02 21:34

1945年創立的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啟動「省交歷史文物回娘家捐贈徵集」計畫,
募集有關舊稱「省交」的代表性歷史文物。繼去(2020)年國台交退休樂團首席
林文也捐贈首任團長蔡繼琨及第3任團長戴粹倫的指揮棒後,
今年曾於省交時期擔任首席女高音的陳明律教授,也於76週年慶前夕,
將珍藏的1954至1955年間任職省交所參與演出的節目單、
照片等珍貴歷史資料捐贈給國台交,響應建立台灣古典音樂史。
國台交表示,此計畫源於前瞻計劃「重建台灣藝術史」經費,
今(2021)年起委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數位典藏中心,
啟動國台交歷史文物典藏計劃,進行相關歷史文獻之蒐集、整理、
目錄編撰、數位化與資料庫建構等工作,不僅分批整理歷年演出節目單,
並透過口述歷史的整理建置補充相關團史,對於保存重要台灣音樂文化資產有重要意義。
今年先受邀參與口述歷史的音樂家,包括聲樂家陳明律(曾於1954年獲聘省交首席女高音)、
指揮家廖年賦(1955年任省交第一小提琴、1969-1972年任演奏部主任)、
聲樂家席慕德(1961年受邀與省交巡迴演出),3位都與國台交早年發展史有重要關係。
而國台交現任團長劉玄詠,則是自1983年起歷任省交長號團員、長號首席、
樂團副團長及團長。
聲樂家陳明律回憶說,她於1954年獲聘為省交首席女高音,白天負責抄譜,
晚上則參與合唱團的訓練,並隨樂團巡迴演出。聲樂家席慕德也是詩人席慕蓉的姐姐,
她說自己擔任省交第3任團長戴粹倫任師大音樂系主任時的助教,因具備外文能力,
經常協助省交接待國外音樂家,並擔任大師班翻譯;
在1961年間受邀與省交巡迴演出,令人難忘。
劉玄詠表示,樂團早期經歷過幾次搬遷,資料在搬遷中多有流失,
如樂團現存民國34至50年間的資料有限,透過這次口述歷史的訪談過程,
也獲贈前輩音樂家珍藏的相關文物,將國台交的記憶找回來。
國台交指出,此次計畫也參照國際指標性樂團對自身歷史檔案建置的作法,
如紐約愛樂自1842年成立以來,即有「保存一切,記錄所有」的文化,
更在1984年,聘請第一位專業檔案管理員建立保存規範並製作完整目錄,
於2011年啟動數位典藏計畫;而成立於1881年的波士頓交響樂團,
也於成立110週年時,首度更成立檔案管理委員會,
規範所有行政人員履行職務時所產生或收到的記錄文件均須保存,
不得擅自銷毀,讓團史檔案保存有強制性與約束力,
於2013年啟動數位典藏計畫,提供樂團珍藏文獻的檢索工具以及線上策展平台。
國台交與台師大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合作的「國台交歷史文獻數位典藏」計劃,
一方面進行原始文獻編排、保存與數位化,設計後設資料欄位與內容建置,
以及深入研究國台交歷史,作為學術基礎,與人物口述歷史影音紀錄。
另進行客家音樂的珍貴文獻與影音線上策展,
以及成為RISM(國際音樂文獻資源總目)華語區工作小組成員,
登錄國人作曲家創作目錄資訊至RISM平台等重要工作。


次ページ
最新レス表示
レスジャンプ
類似スレ一覧
スレッドの検索
話題のニュース
おまかせリスト
オプション
しおりを挟む
スレッドに書込
スレッドの一覧
暇つぶし2ch